你的喜歡有據可依,有源可溯。

這是一部因為尴尬片頭
我差點錯過的好片。
總分10分的話,我打7.8分。
《閃光少女》
2017年7月20日上映,
由徐璐和彭昱暢主演。
同年,
第20屆上海電影節中,
憑借該片,
女主飾演者徐璐,
獲最受傳媒關注新人女演員;
男主飾演者彭昱暢,
提名亞洲新人獎最佳男演員獎;
女二飾演者劉泳希,
獲最受傳媒關注女配角獎。
——2019年12月2日的鹽大蝦
這是一個發生在音樂高中的勵志青春故事。
神經少女陳驚與小夥伴們組成2.5次元樂隊,大戰西洋樂。友情、親情、懵懂的愛情,權威和稚嫩的對抗,西洋樂和民樂的碰撞,總有一個點能夠觸動你。
為民樂發聲
這也是一部為民樂發聲的影片。
影片中有一個男主為揚琴發聲的片段,
情緒激昂,擲地有聲,
被剪輯的短視頻廣泛傳播,
以至于我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才知道,
其實自己已經看過其中的片段了。
《閃光少女》彭昱暢為揚琴發聲:
你知道什麼是揚琴嗎?
揚琴,
明朝從波斯傳入中國,
與鋼琴同宗。
第一架鋼琴發明于1709年德國,
可揚琴到今天已經在中國存在400多年了。
400多年,你憑什麼瞧不起她?
民樂的聲音,
你們聽過嗎?
曆史你們了解嗎?
如果他不牛,
我們學這麼多年有病啊?
等你們出國了,
難道不想告訴外國人,
我們自己的音樂也超厲害的,
來你們這兒,學你們的音樂,
隻是因為喜歡,
這樣告訴他們,
不是更酷嗎?
民樂作為中國文化瑰寶中一顆璀璨的星,
卻因為各種原因蒙塵了很多很多年。
而我相信這部電影或許能夠給
像我這樣不太了解民樂的人一個契機,
了解她,
回憶她,
擁抱她。
一些亮點
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些人物形象,比如
自視高人一等的西洋樂團學生,
頑固不化的校長,
被民樂打動的教育局局長陳奕迅
(是的,陳奕迅客串了~)
很多的片段也是可圈可點:
《閃光少女》鬥樂部分
千指大人真刀實槍的古筝演奏,
民樂與西洋樂的激烈battle,
排練室看似青銅實則王者的
看守大爺的吟唱助攻,
以及影片結束後結合殘酷現實的彩蛋等等。
喜歡你,有原因
記憶特别深刻的片段是
女主終于明白自己與揚琴之間的羁絆那段兒。
在女主受挫想要放棄揚琴的時候,
樂隊的夥伴質問她:
活得這麼随便?
你當人生是什麼?
試用品嗎?!
是,我就是這麼随便。
回去之後,
女主跟媽媽說不學揚琴了,
她媽“哦”了一聲,反應平靜,
比聽說外面是晴天還要平靜。
你給我點反應啊?
你要啥反應啊?
高興呀還是生氣呀?
你跟揚琴是互相選擇的,
你跟它商量好就行,
不用征求我的意見。
媽媽講述了女主和揚琴的故事:
原來女主的第一聲啼哭
是伴随收音機裡的揚琴聲來到世上的。
此後的上千個日日夜夜,
女主和揚琴有了這長久的牽絆。
面對着從小到大與揚琴的合影,
回想那些相互陪伴的日子,
本來想要放棄揚琴的女主發現
這份前世今生的牽絆無法割舍。
雖然,
可能沒有電影裡那略顯奇幻的情節,
但是我一直相信,
我們的喜歡都是有據可依,
有源可溯的。
就比如,我為什麼選擇文字?
或許是它選擇了我,
是那些“曾經”選擇了我。
很小的時候被媽媽要求寫日記,
字不會寫就用拼音代替的記憶;
「我現在合理懷疑
她就是想要監控我的思想動态」
小學的時候用稚嫩的筆觸
描繪班上的衆生相,
給同窗帶來很多歡聲笑語的日子;
因為作文裡寫到同班男生編寫
并廣為流傳的“少兒不宜”的古詩句,
而被語文老師糾結到底
要不要給優秀等級和獎勵的畫面;
老師準備拿去刊登作文雜志的一篇作文,
被同班同學拿回家參考,
結果被扔進竈膛成為他一餐晚飯的熱量,
這事兒我一直耿耿于懷……
或許就是那些羁絆
讓我們愈加喜歡
一幅畫,
一個愛好,
一方水土,
一個人,
隻是有的時候我們自己太忙,忘記了。
衷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個遠方
一生都真心喜歡并能夠一直追随。
晚安啊。

歡迎關注公衆号“與未來微笑交手”~看好書,品好劇,深思考,我們一起變得更優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