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輿論狂潮的《三十而已》熱度漸漸散去,它所描繪的都市女性在婚姻、事業和自我探索中所面臨的困境卻不會随着話題消散。縱然故事的後半段走向被诟病不夠現實,它終究推開了一扇窗, 讓人借着這一都市浮世繪,得以一瞥當代中國30+女性的痛點。

大洋彼岸,HBO也出品了一部刻畫中年女性群像的限定劇,短短七集 一經播出,好評如潮。這部開篇即是兇殺,懸念貫穿始終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劇《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 ,乍一看仿佛新版絕望主婦,隻是故事背景從原作的澳大利亞換到了加州的海濱小鎮蒙特雷(Monterey)。層層懸念的外殼包裹之下,内裡卻是熟悉的、獨屬于女性的掙紮。在貫穿全劇的海浪聲裡,不分國界。

(以下有一定劇透,但不涉及核心懸念。)

和《三十而已》一樣,《大小謊言》的主角也是三名女性,隻是年紀稍長,她們的命運被各自同校讀書的孩子們牽到了一起。曾經的律政甜心、雙料影後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主演的瑪德琳(Madeline),愛美愛熱鬧愛八卦。當年抛棄妻女尋找自由的前夫, 搖身一變成了同一所小學的模範奶爸,時隔多年仍令她耿耿于懷。水濑灣小學(Otterbay)開學第一天,瑪德琳意外摔倒後握住了新人簡伸過來的手,随後便将初來乍到的她護在了自己的羽翼下。感激的瑪德琳将簡介紹給多年密友瑟萊斯特,三個人的小圈子就此建立起來。

劇裡劇外都美到不可方物的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扮演瑟萊斯特(Celeste),前半生是金牌律師,後半生是完美人妻,擁有英俊多金的丈夫和天使般的雙胞胎兒子,令學校衆人豔羨不已 -- “他們兩個,跟誰睡我都願意。”兇案後面對偵探的詢問,一位學生家長如是說。

還有簡(Jane),年輕、蒼白、寡言的簡,背景成謎,獨身帶着兒子,在這個富人區裡顯得有些格格不入,還一度因為年紀太小被别的家長認作是一同來接孩子的保姆。

這樣迥異的三個人聚在一起,卻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一個熱情沖動,一個端莊含蓄,一個奮力向前,是《大小謊言》也是《三十而已》, 你難以想象她們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但更無法想象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被替代。

太多的差異讓人無法将兩部劇直接比較,可是撥開眼花缭亂的情節和面龐,推動一切故事發展的,卻并沒什麼不同。

1. 孩子是铠甲,也是軟肋

在《三十而已》的最開始,雷厲風行的顧佳絞盡腦汁放低身段接近王太太,都是為了确保許子言可以進入家門口的頂級幼兒園,有個好的起點。而瑪德琳在《大小謊言》裡一開篇就說得很明白,舉家搬到蒙特雷,都是為了孩子,為了這所小學 ,為了“花公立學校的錢享受私立學校的教育”。教育焦慮在哪裡都不是個新鮮的話題了,從牙牙學語開始的每一步,媽媽們的人生規劃裡,便要空出巨大的一片,交由這小小的”吞金獸“主宰。

讓《三十而已》一舉沖上熱搜的顧佳為孩子打架的片段,令觀衆大呼過瘾;而《大小謊言》裡,舉止優雅妝容精緻的媽媽們第一次動用武力,也同樣是為了兒子——自從開學第一天被指認霸淩,簡的兒子小齊(Ziggy)便遭受了同學的孤立和排擠。當受到傷害的小女孩母親雷娜塔(Renata)一再放話要将Ziggy趕出學校之後,簡小男孩似地箭步向前,揮起了拳頭。

除了為孩子披上各自的铠甲,更有意思的是,兩部劇裡的媽媽們也深知如何利用好孩子這個最大的軟肋,給予對頭重重的一擊。顧佳的漂亮一戰,根源是木子媽媽因為不滿顧佳的仗義執言,擔心自己家委會會長位置不保,用關小黑屋的方式把怒火發洩在許子言身上。顧佳甩掉高跟鞋、摘下首飾的華麗變身,也側面說明這一擊有多疼多緻命。而《大小謊言》裡的鬥争則更為精妙——雷娜塔為女兒舉辦了盛大的生日派對,在校園裡挨個派發請柬,獨獨漏掉小齊一個。瑪德琳看不慣她孤立簡和小齊的做法,搞來十幾張冰雪奇緣的舞台劇門票,盛情邀請女兒和她的朋友們一同前往,特意選在生日會的同一日,分走原本要出席生日派對的小朋友,精心策劃隻為向雷娜塔宣戰。瑪德琳的丈夫吐槽她在自己的戰鬥裡連小女兒也不放過,我卻隻覺得有趣-——完美媽媽之間的鬥争,才是真高手過招。

2. 母親和妻子的身份以外,我又是誰

和顧佳的完美人妻相對應的,是曾經的金牌律師瑟萊斯特。因為兩個頑皮的兒子耗費了大多數的精力,因為丈夫常年出差在外,更因為他不喜歡不支持,瑟萊斯特從她原本光芒四射的法庭退隐。直到瑪德琳傾注全部心血的社區音樂劇《Q大道》(Avenue Q)即将付之一炬, 她才猶豫再三之後穿上套裝,盤起頭發,陪同瑪德琳出席市長辦公室的會議,優雅精準的詞句和條文引用利劍般封住了反對者的口。回到車裡,瑟萊斯特第一次覺得自己從完美妻子和完美媽媽的軀殼裡活了過來,在瑪德琳欣喜崇拜的目光裡,又哭又笑,不能自已。

關于我是誰的命題,《三十而已》已經借各個女主角之口反複論證了。顧佳的金句,“坐月子的時候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是瑟萊斯特的寫照,而對于瑪德琳來說,青春期的大女兒對前夫的新歡言聽計從卻和她無話可說,小女兒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生活,碼農丈夫愛她卻不解風情,母親和妻子之外的自己是誰、能做什麼,卻是瑪德琳想要了解卻害怕聽到的答案。

3.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其實在影視劇裡也可以窺見一二

婆媳話題一向是中國家庭倫理劇的熱門題材,《三十而已》裡鐘曉芹的媽媽照顧小家庭是否有逾越邊界之嫌一直是觀衆熱議的話題。顧佳的爸爸也有不少鏡頭,側面展示了顧佳凡事自己扛的性格來源。與之相反的是,《大小謊言》第一季整整七集,沒有一個長輩的鏡頭。唯一勉強算作出鏡的,也隻是簡媽媽的聲音--她在電話裡唠叨着要簡帶着兒子一起回到家鄉,而這段僅有的對話被簡以照看兒子為由匆匆挂斷。這樣的設置當然有其社會依據——不同于我們的祖先求穩求安定,西方文化鼓勵闖蕩,總體社會流動性大,再加上美國建國以來的開拓精神,很少有子女可以跟父母常年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另外非常有趣的一點是,王漫妮要面包也要愛情的掙紮引起了極高的讨論度,但各個家庭之間經濟地位、生活方式上的差距卻在《大小謊言》裡被刻意弱化了。的确,随着鏡頭你可以看見瑟萊斯特家帶露天泳池的海景房和四面落地窗圍成的餐廳,也可以瞥見簡租住的狹小的兩居室。但除此以外,鏡頭很少特意給到每個人的包、鞋、首飾上。他們的經濟差距當然不可謂不大,隻是故事背景設定在了海濱小鎮又是公立學校,生活節奏當然也和對标紐約香港的北上廣南轅北轍。

家庭暴力是《大小謊言》的另一條重要的線索。近些年來,随着輿論的重視和立法的完善,國内對于家暴的認知也在不斷提高, 很多人第一次開始明白,教育、年齡、性别、社會成就種種,都不能成為判斷暴力是否發生的依據。《大小謊言》更是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告訴觀衆,這是暴力,那也是暴力。 最最難得的是,《大小謊言》裡的她們都不是完美受害者——簡原本對和萍水相逢之人共度良宵心存幻想,而瑟萊斯特面對暴怒的丈夫,會回擊、會辱罵、會挑釁,可這一切都不妨礙她的心理咨詢師認真地告訴她,你是受害者,你要租一套房子,帶着孩子離開他。

結語

《三十而已》的出色之處在于,它終于從男性凝視中掙脫出來,不再把獲得優質愛情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女主角尋找自我的終極獎賞。但略微遺憾的是,顧佳、王漫妮和鐘曉芹,還是比普通人完美了一點點——顧佳始終如一的完美得體自不必說,鐘曉芹姐弟戀的初露端倪,剛剛好從離婚的那一刻開始,而王漫妮更是對于自己成為第三者這件事徹底被蒙在鼓裡。三位女主角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經曆的一切,都是命運殘酷地選擇了她們——投資茶廠被騙、丈夫被勾引出軌、胎死腹中、遇人不淑…他們被迫接住了生活抛過來的一切,然後展露出獨屬于女性的蒲草韌如絲,不曾踏錯一步。

與之相比,歐美的影視劇一向不乏活色生香的、不完美的女性角色。二十年前的小屏幕裡,角色設定為專欄作家的凱莉(Carrie Bradshaw)踩着她刷爆信用卡也要擁有的名貴高跟鞋,意氣奮發地走在紐約街頭。在把自己的經曆寫成書稿的同時,凱莉也從多重意義上開啟了女性“書寫自己人生“的篇章。從《欲望都市》、《絕望主婦》再到如今的《大小謊言》,她們生活裡或大或小的定時炸彈、無盡煩擾,更多源自于女主角們自身的頭腦發熱、錯誤判斷和某一時刻的屈從。《大小謊言》裡的女人們有很多張面孔——她們中的一些人獨斷、專橫、沖動、偷情,另外一些人心猿意馬、喜怒無常,瑟萊斯特作為家長認知中的完美女神,在原著裡更是有着因為走神導緻雙胞胎兒子幾乎溺水的過往。

她們的缺點沒有讓她們失去吸引力,隻是讓她們變得更加複雜、多面。也恰恰因為她們跌進了自己親手挖的坑裡,她們給予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才更加顯得意義非凡。當她們借助同行女性的力量,從泥濘深處爬上來的時候,你才真的相信,她們曾經的軟弱、糊塗還有親手搞砸的一切,都不能用來定義這一刻的她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