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地久天長》是在王景春和詠梅分别獲得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後的新聞上,昨天終于在上映2周後去看了,幾次淚目,為那些重回記憶中的時代片段。
影片中,王麗雲懷了二胎,為了避免自己和李海燕被處罰,她被迫去做了人流,導緻終身不孕。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中期,我妹妹出生于八十年代末期,那是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期。當時我媽要生下我妹妹是因為她和我爸都想要個男孩,結果我妹妹出生,他們被罰了款,我媽丢了體制内的工作。還好當時有熟人幫忙,才沒有導緻我爸也丢工作。
小時候對于是獨生子女的同學是很羨慕的,因為他們可以獨享爸爸媽媽的愛還有零花錢,而我需要和妹妹分,我妹妹小時候也對總穿我的舊衣服表示非常不滿,經常故意弄壞衣服表達抗議。父母也因為家裡多一個孩子,需要更加節約開支,省吃儉用。
那個年代,由于隻能生一個孩子,很多家庭都希望這唯一的指标能是個兒子,所以很多女嬰出生後被遺棄在醫院或者火車站,有些被人收養,有些不知道下落。一個小學同學後來說她自己就是被爺爺奶奶從火車站撿來的,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
我和妹妹長大後,關系越來越好,現在的我很感謝父母帶給我個妹妹,雖然她并不乖巧,但是親姐妹之間說話,還是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父母也不再因為家裡沒有兒子耿耿于懷,畢竟現在養女兒比較省錢貼心。
媽媽失去工作後,開始在民辦學校當老師,那個時候民辦學校教師的待遇比公立要低很多,所以她在寒暑假和周末會去做家教,給學生做課外輔導。媽媽的一個學生,是個懂禮貌學習也不錯的男孩,家裡獨子,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重點大學,他父母在小區裡放了場電影并宴請了親朋好友慶祝。在等待開學的暑假裡,他約好朋友去水庫附近的籃球場打球,籃球飛到了水庫邊上,好朋友去撿球,不小心滑入水深的地方,他不會遊泳,着急叫不到人的情況下,下水救人,兩人都沒有再活着上岸。
媽媽去參加了學生的葬禮,回來一直抹眼淚,念叨着這麼好的孩子,說沒就沒了,就這一個孩子,他父母将來可怎麼辦?
獨生子女,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唯一的希望。
後來我來北京上學工作,有一天去辦事,路過信*仿局門口,幾百個失獨父母舉着橫幅希望政府能給他們老無所依的晚年生活有些補貼,他們都是當年相應号召“隻生一個好”的獨生子女家庭,卻在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失去了孩子,而他們的年齡,也幾乎不再有能力再生育一個孩子。
中國現在有一千多萬失獨家庭,就像劉耀軍和王麗雲一樣。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我想如果他們倆沒有失去他們的獨子劉星,也許在九十年代下海大潮時,也會和好朋友一樣下海闖蕩,為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們的時間停止在了劉星離開的那一天,往後餘生,就這麼随着時光,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