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579篇
本周會出《舞蹈風暴》第二季的神仙打架的感受,會寫新劇評,也會有書評。
追劇閱讀,都是提高。其實就包括我自己,也會喜歡看視頻多過文字,但我不能放棄閱讀和思考,不能思想過度快消化。
即使我的寫作有很多不足,也很主觀片面,但我能保證真誠,認真地對待這個用愛發電的愛好,和選擇關注我的你們。
不喜歡取關就好,感謝你們曾經和我有短暫的交集。
整個九月,我被第二次暫停的生活,重回正軌。
所以整個人都在被生活和工作裡種種大大小小的目标裹挾着前進。
人嘛,與其哀歎抱怨改變不了的事實,倒不如學會苦中作樂,使自己快速能恢複到輕松,快樂,健康的狀态。
整個九月,在工作重負中,還堅持更新了17篇文章。
少的可憐的休息時間,我都在看《脫口秀大會》的cut。
可以說,這種笑對人生,吐槽挫折的态度,不僅讓我精神抖擻,甚至有了很多自己思考和感悟。
任何人事物,都不能阻擋我選擇過自己想要的一生。

01
中年危機的呼蘭,讓我能看淡生活中的“無實物表演”
前三甲裡,冠軍王勉獨樹一格,讓我非常開心,但我最喜歡的反而是第三名呼蘭。
作為堅持碼字快200萬的業餘寫作者,對待表演或者是視頻類内容,除非有特别震撼的視覺美感,文案寫得棒,會是非常戳中我的點。
好笑的選手很多,但哥倫比亞精算學霸的呼蘭,他積累的閱讀量,他所見識過的人事物,他内心的态度和哲學,都融于了這些段子裡。
笑過之後,細細回味,笑淚交織,一笑而過,努努力,再去應對一地雞毛。
好的喜劇,一定融于悲劇的内核。
關于中年危機,我太能理解他的點。
比起用社會新聞去制造焦慮的恰飯爆款文,我更喜歡他的表述。
競争激烈:
中年人打破頭顱,争奪一個可以和年輕人競争的機會,一句
“老兵不死,他們隻會自相殘殺”,勝卻千字。
這句在我理解,應該是巧妙轉化自美國五星上将麥克阿瑟,在1951年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并返回美國後發表的告别演說的一句話:
“老兵不死,隻是逐漸凋零”。
時代感,宿命感,無力又看開,怎麼想象都可以。
身體健康,不敢有問題:
我從25歲開始,有了人生四分之一危機,最近也一把跨入中年危機,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貪财怕死瞌睡少。
整個十一8天假,我不僅沒有更新,甚至都沒寫字,因為确實在堅持到9.29的晚上,出現了生理上的身體不适,連忙去了醫院急診。
不誇張的說,那一刻我聯想到看過的各種過勞猝死的社畜或是新媒體大V新聞,畢竟我是跨界斜杠,風險都加倍了。
如果二十出頭,我可能會撐到長假休息,而現在果斷去了醫院折騰半夜。
在排除了心梗的可能性後,我确實就像段子裡說得,如釋重負,想要更加積極健康地面對生活,因為想做好的事太多了。
關于摸魚上班,無實物表演:
太貼切了,中國人的效率,與外國人相比,真的太高效,太犧牲自我。
我倒是在工作中,見識了外國人的足球(甩活甩鍋)技術和太極能力。
有這時間精力,我更喜歡問題在我手上解決,而不是費心甩出去。
而各行各業裡,怎麼會遇不到那種,錢多活少抱怨多愛邀功的人?
我已經心态非常平和:
我不是那種人,我不為他們的行為生氣,我要想辦法克服内耗困難和人為阻礙,我要能接受,這個世界上,小人不見得會有報應,有可能還過得很滋潤。
我能欣賞那些膚淺簡單的快樂,但我更喜歡這些,舉重若輕,将生命裡的無可奈何變成提升内涵,磨練自己的方式。
生活,不隻是為了生存,而是應該好好去經營,去體驗。
02
關于女性視角的出現:楊笠,李雪琴
我說實話,我會越來越關注,社會問題,經濟現狀,甚至同為女性的身份,地位,自我認知。
不是非要故作高深,可能一個熱搜,一檔綜藝,一部劇裡的女性角色,都可以啟發到我。
楊笠是最具女性視角的一位脫口秀女選手。很棒,很現實,也不偏激。

我一直覺得,我也能尊重各種男性視角的言論自由,所以,比起diss掐架,我倒更希望,越來越多的女性聲音,站出來,用他們喜歡調侃的方式,機智地反擊。
同樣,如果男性對待沉默已久的女性聲音,感覺冒犯,覺得是女權,是偏見,那就再機智地反擊。
兩性問題和矛盾,根深蒂固,也一定會持續下去。
互相謾罵,互相冷戰,都是收益甚微的做法。
極端聰明的大腦碰撞出來的兩性思維方式差異,哪怕是battle也是有效的溝通——
至少《脫口秀大會》讓男觀衆也明白了女性的理性,幽默,犀利。
03
工作中的自我調解,悟出的擇偶觀
年紀越長,我越發覺得,能為熱愛而活,能有相對的自由,不受氣,就是我這輩子能給自己最好的一切。
所以,年紀越大,面對差異性,男性會傾向于塑造别人,尤其是伴侶(原因看看楊笠的段子),

而女性,至少像我一樣的,心态就是,能處就處,不行就算了。
我們懶得去徹頭徹尾将一個不完美的人,改造成我們的理想型——畢竟自律和自我改變都那麼艱難。

這是因為,我經曆了幾大輪隔着culture shock,語言差異,意識形态都截然不同的battle。
費時費力費心,解釋一地,發現對方不過是需要你走個clarification的過程,結果不重要,因為他們還是會堅持己見,但你又不能直接接受,必須費力不讨好。
是不是天然矛盾?
我最後得出的對策,就是上述的佛系擇偶觀——
我不會嘗試去改變對手了,但也不接受他們對我毫無章法道理的硬核改變,隻能另尋他法。

畢竟伴侶不合适,都能勇敢斷舍離;
工作夥伴,更加可以。
緻我未來的伴侶(可能):
我不強求你,也不會附加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同樣我也不會過分取悅你。
我們作為獨立個體互相尊重,1+1也許就能大于2.

整個九月,我覺得我在忙碌的一地雞毛中,大腦也在飛速運轉。
真的認真思考了很多,也通透了很多。
說來你們也許不信,這一切源自我還會有閑情逸緻,搞愛好,追小哥哥追劇的不務正業。
所以這塊,我也許會單獨分析一下~
作者:小冒,讀書賬号“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賬号“芸淡風傾”。年讀11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台1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