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萌蘇給大家安利了一部電影《哪吒之魔童轉世》。

作為動漫狂熱粉,立馬在周末時光去觀看了這部電影。

上映不到一周的時間,電影票房已經超15億,不僅刷新了國漫電影的票房紀錄,更讓我們對國漫的發展抱有更大的希望。


國漫之光,年度最佳動畫

雙生的設定,讓這部影片脫離了童年對于哪吒的記憶。雖然在一開始,對于哪吒的醜萌形象受到大家的吐槽,但結果是真香,正是一個這樣的形象,在暗黑畫風下,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與衆不同。

夠硬核的特效背後,更重要的是毫無保留地展示着人性。


...

命運的偶然也是必然

哪吒的出生,似乎早就注定了悲慘的命運。

本是靈珠的轉世,卻因為申公豹的私心而變成了魔丸。本可以順暢的度過一生,卻遭遇着命運的“不公對待”。

我們和哪吒一樣,渴望着“靈珠”的恩賜,卻往往活成了“魔丸”命運,看似是命運的一次捉弄,但又是一種必然。

哪吒要不是魔丸的轉世,便不會遭到陳塘關村民們的惡意,若是沒有這些惡意,又怎會一步一步的去認清自己的内心,去反抗這種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

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管出身如何,過自己人生的隻有自己。


...

真相的背後,誰才是幫兇

哪吒天生神力,在出生的那一天便将陳塘關掀了個底朝天。讓村民們畏懼,自此帶着“有色眼鏡”,也讓哪吒的生活變得與常人不同。

就連太乙真人都說魔丸轉世,為禍蒼生,留不得。

村民們都請求李靖将其關養,不讓哪吒出門。

哪吒從小便忍受着來自他人的偏見,也承受着幼時不該有的孤獨。

雖身為魔丸,但内心卻是善良,隻是村民們對這份善良視而不見,因為在他們心裡早已給哪吒下了定義。

當海夜叉潛入陳塘關時,擄走小孩,哪吒為了證明自己也能像父母一樣斬妖除魔,一路追打。

隻是這妖怪能化成水形,實難捉住。

在村民眼裡,哪吒的捉妖行為,是毀壞了房屋,砸破了水缸,擄走了小孩,是魔丸天生為惡的本性。

哪吒救了人,卻一緻遭到村民們的讨伐,一個個的掄棍向他而來,哪吒百口莫辯。

沒有人會相信一個魔丸轉世的孩童會去做一件善事,心灰意冷之下,哪吒開始憤怒。

眼見的不一定為實,但人們往往隻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卻從不去追究事情的真相。

如同網絡,大部分的人是被網絡信息牽着走的,沒有了解事情真相,憑借着一股熱鬧,紛紛舉起讨伐的槍杆。

自以為是正義,卻淪為幫兇。


...

那些道聽途說的斷章取義,最後傷害到的都是真正善良的人。


真正的自由,在規則之上

人人都渴望自由,不願受世俗的束縛。

但人活着的這一生,往往被世俗牽絆。

限制哪吒的,是太乙真人的乾坤圈。

哪吒的魔丸體質,自己不足以掌控體内的魔力,一旦掙脫乾坤圈的束縛,便會變得六親不認,大開殺戒。

但他是可以掙脫乾坤圈的,申公豹将解開的咒語告訴了他,可以讓他完全的釋放自己。但失去乾坤圈束縛的哪吒,無法控制體内的魔力,會完全的失去理智乃至發狂。

當敖丙要水漫陳塘關時,原本哪吒想的是随心所欲,斬妖除魔,但這會傷及到陳塘關的村民百姓,父母也會因此慘死。

他自願帶上乾坤圈,念着咒語,念着隻松一點,在增加戰鬥力和壓制魔力的臨界點,控制的剛剛好。

他内心有了分寸,真正的自由,并不是私心所欲的自我放縱。

...

有一句話說“自律即自由”,能夠掌控自己生活的人,才能稱之為自由,因為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規則的世界裡随心生活。

隻有掌控了内心的欲望,才不會被其反噬。


人内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這句話是申公豹的台詞。

他從小生活在偏見的泥潭之中,深知其中的痛苦,也明白任憑怎麼努力,這座成見的大山都難以撼動。

因為是一隻豹子,所以要接受“妖怪”的設定。

哪怕修煉成仙,法力高強,比師兄勤勉,比師兄聰明,卻總是不得師傅器重。

長久的不待見,在申公豹的心裡積郁成山,所以動了歪念,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心,偷換了靈珠,改變了敖丙和哪吒的命運,也給陳塘關的百姓帶來了災難。隻是結果終究是不如他所願。

坦白的來講,申公豹是一個可憐悲催的角色,從小活在偏見中,倒是與哪吒有幾分相似,但他終究沒有哪吒幸運。

因為沒有人伴他左右,沒有人告訴他在這種環境中該如何去生存,導緻他自身的控制能力極弱,最後成了魔。


...

深植于内心的偏見,是電影的核心。

被貼上标簽,是一種無奈,它像狗皮膏藥一樣牢牢地黏在身上,沒那麼容易被取下。

人一旦被貼上标簽,慢慢就會變成跟标簽一樣的人。

在小哪吒僅有的認知裡,“妖怪”是不被認同的,因為父母是斬妖除魔守護一方的英雄。所以當周圍的人稱他為“妖怪”時,他會惱羞成怒,攻擊對方。

也會在這種标簽的影響下——

既然你們認為我是妖怪,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

偏見是一把不長眼睛的利刃,他可以輕易的摧毀一個人,而消滅偏見的方法,就是認清自己的内心,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你是誰,隻有你自己能決定。

是魔是仙,隻有自己說了算。


誰也逃不過原生家庭的宿命

哪吒的出生,父母并沒有嫌棄,更沒有放棄。

哪怕隻有僅僅的三年時間,李靖夫婦也想給予他最好的愛和保護。

他們不讓哪吒出門,隻是不願意讓他走入有偏見的人群中,受人的排擠和欺負。

讓哪吒拜太乙真人為師,做一個正常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學習本領,接受武功,在僅限的時間裡也能有所為,能去除掉那些有色的眼鏡。

或是什麼都不做,過一種普通人的生活,放下斬妖除魔,放下現在的一切,就帶着哪吒遊山玩水,給予他充足的陪伴。


...

父母的愛讓他有了一個避風港,即使面對外面的殘酷,至少回到家裡還有母親的暖心呵護。

但僅有母親的愛是不夠的,哪吒更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和愛,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

作為父親的李靖,不苟言笑,不懂陪伴,也從不誇贊,卻對哪吒賦予着期望,希望他能學好武功,造福百姓,扭轉偏見,即使面對哪吒的不理解,怨恨,也做到十分嚴苛。

因為當他得知天雷劫可以一命換一命相抵時,他就做好了用自己的命換取哪吒的命的承諾與選擇。


...

相比哪吒的命運,敖丙懂事的讓人心疼。

雖有靈珠在身,卻在未出生之時,并被家族設定好人生軌迹。擺脫龍族世代在海底牢獄鎮妖的命運,也成為師傅申公豹得到成仙的有利工具。

沒有來自家庭的關愛,唯一的交流是師傅對功課的詢問,是龍王“苦大仇深”的洗腦,是家族翻身的希望,不容有半絲的差池。

不允許有私人的情感,隻能以家族的期望、師傅的目标前進。

當他去陳塘關之前,龍王和全族人忍痛取下身上最硬的鱗片,做成萬龍甲給予他,是保護,是桎梏,是寄托,是不能辜負使命、不負衆望的沉重。

...

《無聲告白》裡有一句話:“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但最後,敖丙用這萬龍甲救了他唯一的朋友,并與他共赴天劫。

在他所有經曆過的時光裡,唯一溫暖快樂過的,是與哪吒一起在沙灘上踢毽子的那個午後。


...

不同的家庭給予了我們不同的經曆,生活,沒有比誰活得更容易。

出身無法選擇,但是人生可以。

也許,終生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我們可以努力活得真實。

----

看完這部電影,它不僅僅是動畫片,更像是給成年人的一則啟示錄。

有笑點,有燃點,有淚點,一個醜萌的哪吒卻讓人感觸如此深刻。

人生一程,都是一場曆練,在這場曆練中,撕掉标簽,擺脫宿命,認清自己,接納自己。

與世界和解,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