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課的小練習……)
如果世界是波濤洶湧的海,那麼人心中的善意就是島,供生命栖身于風暴之中。
嚴冬,冰雪。行人灰黑色的大衣,德軍墨綠色的軍裝。把這些裝進一座老舊的工業城市裡,再令街道蒙上一層茫茫白色霧氣。滿目清冷給人帶來的是刺骨的寒意,寒冷也是那個時代給人的觀感。人性的陰冷釋放出來,人類對彼此的敵意讓世界寒得戰栗。這樣的冷不隻是弱者的遭遇,不隻是具象的強者掠奪了資本,因此電影的冷色調也不隻用在表現猶太人的畫面中。人類的自相殘殺摧殘了人性的體溫,因而在德國人家裡也找不到一絲暖色,隻是比猶太人的處境更寒冷灰暗,富足的寒冷,華麗的灰暗。
電影中唯一的暖色畫面,是兩個孩子一同練習鋼琴。一個猶太孩子,一個德國孩子,兩個對立的種族,而此時并肩坐在一張琴凳上演奏同一首樂曲,四手聯彈。這是四手聯彈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在這個畫面中,沒有征服者與被征服者,沒有強權與屈從,隻有平等而單純的鄰裡關系,朋友關系,關乎人而無關政治。與外界寒冷的大環境形成對比,照亮小小房間的是不曾泯滅的人性的溫度。
樓下的鄰居朝着溫暖的小世界大喊:“該死的猶太佬給我安靜!”而猶太父親溫柔地對兩個孩子說:“你們做的很好。”你們做的很好。一是練琴很好。猶太人的末日将至,但這個猶太家庭,電影中所展現的衆多猶太人都表現出了對命運的坦然。開往集中營的火車上,猶太人們還在唱着古老的希伯來歌謠,此時的琴聲與之有相似的力量。像是嵇康臨刑前奏響廣陵散,縱然隻是一個個平凡的生命,但他們走向死亡的态度何其從容慷慨。二是共同練琴很好。與鄰居的話形成對比,咆哮的是種族對立的專制欲望,并肩而坐的是不谙世事的一片赤誠。相比之下,孩子的本性單純就是再好不過的東西。
兩個孩子背後是兩個家庭,兩個孩子的單純像是火種,兩個家庭則組成了寒冷大世界中溫暖的小世界,波濤洶湧大海之中灑滿陽光的玩具島。雙線叙事結構把德國母親尋找孩子,和曾經兩個家庭的生活片段交叉剪輯。玩具島這個意象在前面的講述中始終指向集中營,“根本沒有玩具島”這句話貫穿了故事的講述。而故事的結尾,懸疑揭開,德國孩子早已經回家,德國母親運用玩具島這個謊言拯救了猶太孩子。玩具島的指向在這裡可以發生改變。兩個孩子約好一起去玩具島,德國孩子的家不是就有很多玩具嗎?兩個朋友不一定要一同赴死,也可以一同生存。而德國母親的善意成就了猶太孩子的生存,成全了猶太人一家的希望,也可以說,他們兩家人溫暖的小世界,就是寒冷大世界中的玩具島。
電影結尾處又一次四手聯彈,兩雙手變成了大人的手。首尾呼應的片段,意義不全然相同。兩個孩子是兩個民族的象征,并肩才能成就樂曲,合作才能挽救生命。“任何一個人的死亡都在減損我,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我們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某個民族中的個體。
如果世界是波濤洶湧的海,那麼人心中的善意就是島,一座座島嶼連在一起,鋪成大陸,供生命栖居在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