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周星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逃學威龍》系列在星迷的心目中具有相當高的位置,尤其是1991年上映的《逃學威龍》第一部被業内認為是真正展現典型“周氏喜劇”獨特魅力的電影作品。
相對于很多拿“向星爺緻敬”當噱頭的所謂無厘頭喜劇簡單直接的堆笑料,連故事都講不清楚,扒開電影《逃學威龍》無厘頭的表現方式,其實是一個很完整、有細節、有感情的故事。特别是巧妙、富有說服力的人設,從精英飛虎隊隊長到廢柴卧底中學生的反差,本身就創造了足夠多的笑料。

當然,最重要的的還是用心去演。片中,在陳嘉上導演的調教下,無論是“反差萌”周星馳,還是“死對頭”吳孟達,以及善良美麗的張敏、甘當高效率也的黃一山都真實可信、演技可圈可點。除此之外,張耀揚、秦沛、苑瓊丹、陳國新等演員在片中奉獻了同樣精彩的表演。
周星馳:這個反差太捉急
片中,周星馳飾演了香港警察中的精英、飛虎隊隊長周星星,以技術精湛、心高氣傲的超級警官身份無奈屈尊于一所中學,卧底尋找被警司丢了的配槍。
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人設反差,一個荒唐卻不得不破的案件,不僅考驗了周星馳對塑造人物的能力,也給了他大展拳腳、施展演技的機會。
開場的一陣耍帥裝酷在交代了主角的基本背景之外,也簡單直接的刻畫出其自信甚至自傲的性格特征。周星馳耍起帥來,确實很有天賦。

轉眼被“發配”到中學做卧底,那種不适應、不自在又無可奈何的憋屈感,被周星馳不漏聲色的表現了出來。想來,一個當年快三十歲的人還能在學生堆裡裝嫩,除了面嫩的優勢,對角色的精準把握也是關鍵因素。
《逃學威龍》中周星馳始終把握角色反差帶來的種種不适,并随着故事的發展,逐步适應了自己學生的身份,這種循序漸進、自然而然的層次遞進,可以說是周星馳的拿手好戲。
值得一說的是,周星馳對于肢體語言的精湛處理堪稱經典。包括我在内,很多大陸觀衆都是通過石班瑜老師的聲音認識了周星馳,其實周星馳最出彩的地方還是肢體動作和眼神交流。

我不懂粵語,但看粵語版的周星馳老電影,竟然猜得十有七八,可見周星馳的動作和神态能夠超越台詞,直接而生動的把情緒、動機和結果,原原本本的表達出來。
吳孟達:紅花要有綠葉配
作為周星馳的“黃金搭檔”,吳孟達可以說是戲裡最“對”周星馳的演員。無論是跟他同一戰壕的夥伴,還是決然對立的敵人,沒有吳孟達的默默支撐,就顯不出周星馳的獨樹一幟。
在《逃學威龍》中,吳孟達也是一個具有人設反差的角色。明面上,他是總找周星馳麻煩的看門大爺,暗地裡,他是警局派出的重案組卧底,是男主的下級警官。

相對于周星馳的大張大和,留給吳孟達的發揮空間其實很局促,然而,借助純熟的演技和默契的配合,吳孟達很好的完成了支撐男主、支持劇情的角色任務。
此外,與張敏等功能性角色略有不同,吳孟達還要負責“接”周星馳不時“扔”出來的搞笑台詞,并以适當的表情和狀态“圓”回去,所以,在周吳二人配合的喜劇電影中,看起來像是周星馳搞笑,其實包袱全在吳孟達這邊響的。
張敏:善良多情女教師
其實張敏的身上有一種古靈精怪的邪氣,還藏着直率、大氣的英氣,與本片中清純、善良甚至有些呆萌的優秀女教師形象不是很配位。
然而在《逃學威龍》中,張敏将一個溫柔善良、一心為了學生的老師形象,很豐滿的演繹了出來。

對于“不聽話”的周星馳,她軟硬兼施、細膩體貼,行使一個老師的職責;對于其他老師的非議,她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的學生出頭。
搖身一變,張敏像換了個人,将老師的獨特氣質淋漓盡緻的表現出來。一個優秀的演員,能夠不斷調整自我,适應不同的角色,張敏做得很出色。
正所謂,一個籬笆三個樁。周星馳在《逃學威龍》中的成功,除了吳孟達的幫襯和張敏的配合外,還有一群被譽為“禦用配角”的綠葉型演員支持,其中包括可硬可軟、可強可若的黃一山,當上老師就溫柔可人的“石榴姐”宛瓊丹。沒有他們的支撐,周星馳塑造的角色就不會這麼豐滿、有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