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電影,不管看了多少遍,每次再看時,仍然可以全身心投入地被引入劇情,而且,也總會有新的發現,帶來新的理解。顯然,千與千尋就是這樣一部優質電影,像一個寶盒,每次打開總會有新的收獲。
下午,帶八歲的兒子去看了在中國大陸首次公映的《千與千尋之神隐》,不管之前己看了多少遍,花錢到電影院,卻是第一次,也算是給宮崎大師補上一張電影票吧。
在電影院中,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也是全情投入,有這樣特質的電影實在不多。
雖然對于劇情己無比熟悉,但當那熟悉的,帶點怅然與寂寥的旋律響起時,自己依然被迅速地代入電影的劇情中。
這部電影,對我來說至少出現過三重欣賞角度或層次,這應該屬于年齡閱曆的原因吧。
初次觀看時,驚奇于它瑰麗的想像與離奇的設計。大師就是大師,對于電影情節的把握己臻化境,人間與神界的界線隻是一條長長的遂道,實在是化繁為簡,舉重若輕,既實現了童話般的風格,又附合人們對于奇異空間的無限設想。
神隐之界,充滿着奇思妙想的油屋設置,千奇百怪,形象各異的怪力亂神,八隻手的鍋爐爺爺,可愛蠢萌的煤精靈,無臉男⋯⋯無不讓觀者腦洞大開,大呼過瘾。
觀看第二遍時,又被它清新細膩的畫面設計所吸引,配合着帶點怅然與寂寥的背景音樂,成功勾起了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那個夏天,想起自己已遙不可及的童年。
這次坐在電影院中再次觀看,卻是又有了許多新的理解與發現。
就我的理解來講,這部電影雖是動畫形式,講的卻是成人世界的法則。
比如,每個要在湯婆婆的湯屋工作的員工,須與湯婆婆簽訂協議,把名字交岀來,從而慢慢忘記了自己的名字。這是不是說,人在追求欲望的過程中,漸漸失了本心初心,走,慢慢走入歧途。小白是如此,為了跟湯婆婆學術法異能,忘了自己的名字,失了本心,而淪為湯婆婆的幫兇,奴隸,最後在千尋的幫助下,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才走出迷失,尋回了自己失去的本心。無臉男也是如此,最初毫無心機,單純善良,千尋隻是對他示以平等地尊重,他就單純地想做千尋的朋友,想幫助她,後來偶然發現了人對金子的渴望,并加以利用,學會了誘惑控制人類的手段,再後來成了吃人的惡魔,後來吃了千尋來自河神的苦藥,才找回了迷失的本性。
還有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變成了豬,豈不是在昭示,貪欲讓人失去自我,變成自己不恥的那類人。
另外,這部電影 的另一個主題就是成長。
千尋在爸媽身邊時,膽小,任性,還有點叛逆,而當爸媽不在身邊時,從最初的隻知道無助地哭泣,被人嫌棄,在磨難中慢慢成長,為了活下去,為了救爸媽,救小白,救無臉男,變成了一個勇敢堅強的小女孩,完成了千尋到千,再到千尋的過渡,這是每個人必經的成長曆程。
當然,其它的主題還有,人類工業社會造成的污染問題,河神都被變成腐爛神了。
而且,這次再次觀看,發現了幾個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情節。
首先,這次注意到,原來小白與千尋之前就有淵源,千尋小時候曾經溺水,小白救了她,當時千尋不知道是小白救了她,隻記得她溺水是在一個叫琥珀川的地方。最後,當小白告訴她這件事時,自己卻已不記得那個地方的名字,千尋卻是記得,告訴他那個地方叫琥珀川,小白由此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忘記已久的名字,赈早見琥珀川,從而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再者,這次才發現,原來小白是個男的,哈哈,之前一直以為他是女的,電影中也有意彰顯千尋與小白之間的那種青春萌動,男女之間的那種好感,之前看到千尋救小白時,鍋爐爺爺說,這是愛的力量時,還以為屬于字幕的翻譯失誤呢。
最後千尋在湯婆婆的要求下,在幾十頭豬裡面尋找自己的爸媽,這個橋段,怎麼那麼像星爺在唐伯虎點秋香裡面,最後點秋香的那個情節,純屬巧合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