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有些雜糅,吸引人的亮點本該是假造波斯語以及謊言被揭穿之後的戲劇沖突。結果真的波斯人剛剛出場就領盒飯了,有點失望。

然而語言學部分隻是作為推動情節發展而存在的,如果多一些造詞部分就好了!将從名字中提煉出來的詞根和意義聯系起來,比如說假詞根“-ico”就是從名字中提煉出來的。這是亮點!!

要是導演還能繼續補充就好了,哪怕從他的猶太同胞中選一個來刻畫,講一下詞根詞幹詞綴如何組成普通單詞。比如說-avvi是生命,從那個布娃娃的标簽上得來。那麼失去希望/失去生命這些單詞就可以拿出來造詞。

再者,影片另外的賣點是“你所記下的2468個單詞,是慘痛的猶太人的名字。”這裡其實容易給人一種暗示:納粹軍官改變了,并且受到了沖擊。我想看的地方是,軍官識破假波斯語之後,這種師生關系,這種不對等的關系開始改變。猶太人可能會流血,可能會死,但一定會給軍官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但是影片帶過,沒講很多。僅僅提到納粹軍官被拘留起來,去不了德黑蘭了。不過這一部分的張力很強,軍官的夢想破滅了,看起來有點痛。

但是還不夠,我想看的是軍官不僅發現自己的夢想破滅,還要看他的思維方式産生一點點改變,記下來的這2000多個單詞對他也産生了沖擊。

語言會對人的思維方式産生影響,學習一門語言就像破解密碼一樣。不過軍官隻學會了2000多個單詞,算不上掌握,隻能應付簡單的口語會話。在這一方面,特雷姜做得很好,但是波斯語課沒做好。

同時,這裡也存在一點謬誤。猶太人謊稱自己隻會用波斯語交談,不會使用書面文字。這裡我原推測的是他出身比較低,因為掌握書面文字的階層确實會高一點。但是他又能寫一手很漂亮的德文。軍官竟然絲毫沒有産生懷疑。這就像隻會說方言的人竟然寫得一手漂亮的英文?

雖然是為了糊弄軍官,也感覺怪怪的。

還有,電影中為了體現“你念出自以為優美的文字,其實是猶太人慘痛的血淚”,拍了一個靠在窗邊念詩的鏡頭。這是亮點二,但是我還沒反應過來就略過了。其實大可以多加一點語言學知識,比如學習的過程中雷紮解釋這個詞根,比如說如何造句。波斯語的語法必定和德語不同吧。就算是異族文字,也應該會有規律。

如果語法也照搬亂造,軍官真的不會産生懷疑嗎?

最後,猶太人逃出來了,但是如果他沒有借助軍官的能力,恐怕一定會死。

而且他擠占了為數不多的生存資源,間接殺了那位意大利兄長,以及真正的波斯人除了他以外的人,都死得非常冤枉。雷紮要為此負責。但是影片中唯一得到救贖的就是他,由此我有些不平衡。

但是集中營裡沒有絲毫人性可言,就是這樣吧。

最後,名叫“希望”的猶太人其實沒有希望,名叫“生命”的猶太人喪失了生命,學習假波斯語的德國軍官以為找到了和家人團聚的希望,這些都是雷紮編出來的假東西。

那麼影片中什麼是真的?影片想要體會什麼?是軍官和猶太人之間的友情?還是普通納粹軍官的無可奈何?還是猶太人慘遭屠殺的痛楚?還是人性普遍存在的惡?不清楚,每項都有體現,但是都體現得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