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不誇張地說,中國從此才有了後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
那個年代,仿佛有一種魔力。明明一窮二白,卻散發着戰天鬥地的豪情;明明物質條件極度匮乏,卻培育出那般充盈的精神世界。
——“中央調你回來,是讓你搞原子彈。”
——“我不會啊。”
——“我會嗎?美國佬會,蘇聯老大哥也會。可是他們啊,不會白白送給你。”
于是,一批剛從抗美援朝戰場出生入死奏凱旋的将士們,還沒有來得及榮歸故裡報平安,就轉身又投入另一個戰場——在茫茫戈壁灘上開辟核試驗基地。
惡劣的自然環境,薄弱的技術基礎,落後的計算條件……蒼白的文字如此輕描淡寫,而真實的曆史卻如此深沉厚重。
我們看到,即使忍饑挨餓也不落下工期的戰士們;我們看到,邊啃着饅頭邊不停歇地撥打着算盤的科研人員;我們看到,放棄國外優渥條件而甘願隐姓埋名的歸國科學家……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也是吾輩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