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如果有哪一部電影讓我看了又看,還能熱淚盈眶的,那肯定是《七月與安生》。
最近電視劇版開播,我隻看了一會,就馬上棄劇了,仁者見仁,不想過多評價。
年少時很喜歡安妮寶貝,雖然她現在改名叫慶山,可我還是喜歡她原來的名字。
安妮寶貝是一個符号,她筆下的青春永遠那樣敏感和疼痛,就像被一頁紙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沒有驚天動地,卻凜冽刺痛,是我所有讀過的小說裡最特别的那一類。
《七月與安生》延續了她一貫了風格,熱烈的安生和恬靜的七月,一個表面強大,内心脆弱,一個表面平靜,内心火熱,一個看上去玩世不恭,内心極度渴望愛和穩定,一個看上去波瀾不驚,内心卻期待叛逆和瘋狂。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七月與安生的相遇注定是要發生一些故事的,而蘇家明,就像是一個有着雙重靈魂的身體,一面迷戀火熱的安生,一面沉醉于溫柔的七月。
如果說蘇家明是真的喜歡安生,那麼他為什麼不離開七月,如果蘇家明喜歡七月,而對安生僅僅是好奇,那為什麼多年之後還會念念不忘。
遊離于兩個女孩之間,心猿意馬。他們三個人都明白發生了什麼,卻極力掩飾,避免有一天這樣的局面被揭穿,多年的友誼和完美的愛情就會一地碎片。
不揭穿的結果,就是三個人這樣小心翼翼呵護着彼此的關系,想靠近的不能再靠近,想遠離的又舍不得遠離。
七月愛安生,她也愛家明。
安生愛家明,她更愛七月。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一度覺得家明更喜歡安生多一些,因為他對七月的感情不是愛,隻是因為合适,而家明每一次看向安生的眼神中,都有疼惜和不舍。
七月當然是知道的,不然她最後不會放手,讓家明在婚禮上離開。
七月,安生,家明,他們仿佛回到原點,各自安好。
然而命運就像一個坐标,奔放的安生和安靜的七月在某一個點相遇,彼此走過了一段時間,又在某個點重新相遇,這一次相遇,七月和安生彼此交換了人生。
上一次安生離開,七月沒有挽留。
這一次七月離開,安生卻不能挽留。

圖片發自簡書App
穩定的安生和流浪的七月在命運的坐标點上再次擦肩而過,活成彼此的模樣。
就像家明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七月仿佛真的在地球的某處流浪,去海上看日出,去大漠看落日。
這是安生期待的結果,她以七月的名義,給了她們之間的友誼一個最好的結局。
事實的另一邊,卻是,七月永遠的離開了,她真的隻活到了二十七歲。
這就是安妮寶貝,她的故事裡,鮮血和死亡都被描寫的唯美而超脫。仿佛生命的結束并不悲傷,反而充滿了浪漫和幻想。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也是青春最真實的樣子,就像夏天的陽光,炫目刺眼,我們對生命的期待原本并不沉重,但是重新解讀青春的時候,卻被那道炫目的眼光,刺痛了雙眼,忍不住流下淚來。
七月和安生,不是選擇和被選擇。她們其實原本就是一個人,
雖然,最後七月和安生活成了彼此的模樣,但也許,根本沒有七月,或者根本沒有安生,這是安妮寶貝一貫的風格,一個人身體裡,住着兩個截然相反的靈魂,一個叛逆不羁,一個安靜沉穩。
這種矛盾的關系,就像七月與安生,她們愛着彼此,也恨過彼此,最終在命運的輪回裡和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家明還是家明,他愛過七月,他知道七月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他就不能去愛安生。
對于安生而言,她愛過家明,她知道七月會一直和自己“在一起”,她也不會再愛家明。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故事的結局是,那個“流浪的七月”,回頭看時,發現踩着她影子的人,是那個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在青春的時光中,那些愛而不得的往事,那些刻骨銘心的過去,總會隐隐刺痛你的心,安妮寶貝就是這樣,明快的将這些傷口展示給你看,告訴你,愛情是會痛的,但即使是疼痛,也可以這樣唯美。
有人說,原著中,七月和安生是相愛的,家明才是第三者,關于這點,我不想評論什麼,因為安妮寶貝的很多作品都有這樣的傾向,比如《八月未央》,至于究竟從故事中讀出怎樣的深意,這樣要看讀者和觀衆的理解方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謹以此文,緻敬我喜歡的安妮寶貝,也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