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讯息Lebenszeichen(1968)的剧情介绍
我们所遭遇到的是深刻的痛苦缺乏症,这对人类是毁灭性的。
生命的讯息Lebenszeichen(1968)的影评
短评差几个字...
二十出头拿了卡尔迈耶奖的剧本,处女作长片,拿了银熊奖;十五岁来到祖父曾经探索的科斯岛;Nun, da ich sprechen kann, was soll ich sagen? "他想不出合适的字句来表达自己,来让别人理 ...
二十出头拿了卡尔迈耶奖的剧本,处女作长片,拿了银熊奖;十五岁来到祖父曾经探索的科斯岛;Nun, da ich sprechen kann, was soll ich sagen? "他想不出合适的字句来表达自己,来让别人理 ...
原来这就是赫尔佐格的处女作,很厉害啊,诗意的疯狂。若干年后他跟金斯基的合作绝对不是偶然,哈哈。对里面一句话印象很深,“你能从肖邦的钢琴曲里听见他咳血的声音吗”
什么时候能在漆黑电影院里大荧幕上看一次就幸福死了。。。
倒是从这一部开始对你改观了,所以处女作都是井喷,后面全部消失殆尽。黑白影像,赞一个。
没想到看的赫尔佐格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他的处女作。电影里纪录性的镜头和大量的旁白,使片子有点纪录的影子,诗意和寓言性相结合的情节比较独特,战争背景的电影没有战火,取而代之的是烟花,悠扬轻快的音乐把人带入一种超脱的境界,像那成片的风车田。。
重看之后的两部剧情片再看他首作,发现早期这仨都具备有两种观察方法:和物的运动同频的旁观、和超出具体情境的审视。另一方面物的运动自身也呈两种:人与物的行动蓄积着对该情境稳定性的破坏——这是导演激情的实在化。同时人自身也会萌发出超越境况的意识(呈现为一种对自身处境甚至自己身体的不可理喻,像标记里的自视、侏儒里的狂笑、阿基尔里的麻木——是导演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意志在静态中再回馈到人身上)
摄像机的运动同物的运动都具有共通的的两种架构,而这实际上不过是赫尔佐格对偏执狂的两种表达方式,凌驾部分也不过是一种更深的偏执。所以他的电影之所以能被感同身受而却无法产生共情的原因可能也有,两层架构背后只有导演统一的意志注入其中,而意志是原初的,是实在物呈现在影像上的冲击力,而共情是建立在早已被剥去的价值取向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