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风我就能飞翔--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最近因为想写一篇关于《阿甘正传》电影的文章,于是在百度上搜索了下《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和以往一些人对它的评论和观后感。

许多人对《阿甘正传》的观后感或者评论都集中在这是一部励志的电影上,文中都不忘引用电影中的开头阿甘所说的他妈妈告诉他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从来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葛鲁姆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该书以诙谐幽默的写作手法,通过傻子阿甘的视角反讽美国的社会问题,该书于1986年出版。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对理智和知识分子绝对排斥。美国媒体认为《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电影《阿甘正传》导演为罗伯特·则梅西斯,主演汤姆汉克斯。该片荣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电影上映后迅速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可谓名利双收。

由于我国影迷的观影习惯和对美国历史及文化了解的程度不同,评论者通常将这部影片定义为是一部励志片,这一点也不无道理。

然而这部电影的主题却不单单是励志,里面的主题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到现在已有20多年,到现在大概已经看过有5次,期间还读了小说原著。

总的看法这是一部通过电影主角阿甘个人经历来回顾美国历史,以傻子阿甘先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美国乒乓球队队员、捕虾公司百万富翁、苹果股东等个人巨大成功和正常人珍妮的颓废生活和邓中尉越战中受伤,双腿被高位截肢复员后的自暴自弃来形成强烈反差。

阿甘与珍妮两次分离两次重逢,后来结合在一起的的爱情经历为辅线。

阿甘从傻子成为名人、英雄、富翁之后重新平静的生活的个人经历为主线。

影片还贯穿着美国历史上美国独立、南北战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水门事件、肯尼迪遇刺、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等等重要事件和重要时刻以及华莱士、肯尼迪、里根、猫王、玛丽莲梦露、约翰.列农等重要人物,以此来反思美国现实社会的势利、冷漠和荒诞当然不乏有生之希望。

电影《阿甘正传》前半部分节奏紧张,讽刺意味比较明显

电影上半部分里边蕴含的笑点,泪点还有思考的地方都比较多。比如阿甘和珍妮的分分离离。

阿甘被总统接见,却憋着尿,总统和他握手,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想上厕所。

猫王模仿阿甘童年时期带着腿部支架的走路方式在舞台上跳舞。

阿甘由于善跑。越南战场上,有一次在遭遇伏击战时救出了七八个战友。

在军营里阿甘感觉自己如鱼得水。

当一名军官告诉阿甘可以复员回家时,他像孩子一样的高兴的跑出了军队里的体育训练馆。

电影下半部分,节奏开始趋缓,抒情性增强。主要讲诉阿甘等待珍妮、等待爱情寻找自己向往的普通平静的生活。

可以说电影前半是青春的火焰,后半是中年的海水。

电影从阿甘拾起一根羽毛到片尾阿甘脚下的羽毛被风吹向空中随风飘舞相互形成呼应。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个人的冒险旅行,一段对社会现实深刻思考的全景式电影,呈现在了每一个观众的眼前。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片。影片的主创者和小说原著的作家只是想通过一部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他的意外之处是借助傻子这个形象来做呈现。而且现实意义深刻。

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电影作品,该影片自1994年问世以后,26年以来,《阿甘正传》在电影艺术史上、思想深度上、电影表现手法上、电影特技探索与运用方面以及演员的表演上,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根白色的羽毛在空中悠悠地飘落下来,落在了电影主人公阿甘的脚下。阿甘俯下身子将羽毛轻轻拾起,然后打开自己的旅行箱,翻开一本书,将羽毛轻轻的夹在了书的中间;又是一根白色的羽毛在影片结尾从坐在路边阿甘脚下被风轻轻吹起,在空中轻盈的飘舞着。电影诗意的开头和结尾让人有所回味。

我又一次在影片中那些多达30首的硬风格,却压抑的摇滚、爱意缠绵然而爱无寄托,迷惘伤感,低调、清醒却又无聊懒散的,明白之后的洒脱的等等意味的民谣之中再一次想起了电影中的那些引发我不断思考的对白:

“只有干傻事的人才是傻子”

“虽然我不聪明,但我知道什么是爱”

“死亡只是人生的一部分”

还有我理解电影后的一句感慨:“不要以为羽毛就没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只要有风它就可以飞翔”。

字数: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