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需闭上你的双眼,打开你的心扉,你就会看到另一个世界!

我太爱电影了,如果有时间,一定泡在电影中好好享受。继昨天《怦然心动》之后,我想再推荐给大家一部适时青少年看的佳作——《仙境之桥》。

这部电影相较于之前的唯美,更是加入了孩子充满想象力,脑洞大开的魔幻友谊。同时,太羡慕男孩所居住的环境,就在原始森林的附近,给孩子的想象力,提供了辽阔的空间。

青春期的孩子,很像片中男主杰西,心中有着小小的倔强,有着因害怕被人嘲笑而无法说出口的梦想,渴望理解,渴望沟通,渴望一个出口。他姊妹5个,排行老三,是家中的独子,却从来没享受过家人特殊的照顾和关注,在学校中,也是被嘲笑和排挤的异类,他平时主要依靠绘画来排解心中的郁闷和压抑。

幸运的是,在他无人倾诉的痛苦煎熬中,遇见女主莱斯利,这个特立独行的姑娘,有着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和男主一样热爱运动。两个孩子彼此慰藉,互相陪伴,共同建设了一条通往特蕾比西亚或者其它什么地方的桥梁,内心走向了一个更多可能、无比广阔和充满力量的世界。

电影,总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开心。

...

你就是你,不是你的父母。
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我们一边期待特立独行,一边又做着人云亦云的事情。

相交于大多数孩子,这两个孩子显得与之格格不入,正是这种“不合群”的气质,显示出这两个孩子卓尔不凡的性格。特别幸运的是,即使男主的父母平时对他关注极少,除了让他承担部分家庭责任外,其他的事情是极少打扰的。

孩子在这份独处中,通过绘画和体育找到了自己的乐趣,这是逃离现状,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千万不要忽视或否定生活中,那些闷闷不乐的孩子所关注的爱好。

回到我们的教育中,不难发现,我们都渴望与众不同,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但是,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却在不断的比较中失去了主心骨,唯恐脱离身边的主流,甚至连学习上哪个辅导班,学什么特长,都要根据我们的面子,和群体的压力。当我们的孩子与大多数孩子不同时,尤其是被社会评定为不好的方面,我们常常陷入惊慌,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

不记得在哪里听过稻盛和夫讲小时候特别爱哭的故事,他的妈妈时常爱怜地说“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是成为一个泼皮无赖呢,还是一个更有成就的人呢”。稻盛和夫多年之后提起这件事,是带着温暖和感动,母亲的接纳,为她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无论我们孩子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脾气是否古怪,身材是矮小还是肥胖、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要怀疑。要认真地告诉我们的孩子,“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自己。在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里,让自己变有趣吧,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感情,是我们生而为人,割舍不了的情愫。

当你真正看到影片中,两个孩子在一起,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魔幻般的世界,也因此疗愈了孩子的现实生活,你就会忍不住感叹朋友之间的相处,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能激发出何等神奇的“头脑风暴”。

如果你反驳说,那只是子虚乌有的魔幻创造,我只能同情于你迷失自我的久远了。再次回到早恋的话题,我只能请你回看《焦虑不安的父母们,是时候停下脚步回看自己了》https://www.jianshu.com/p/c2e274eae9ba

影片的结尾,女孩不幸被淹死,孩子的爸爸才提到女主喜欢男主的事情。无论是《怦然心动》,还是《仙境之桥》,都能看出男孩在感情发育都要滞后于女孩的发展,比女生要后知后觉。

如果说,上一部影片你还无法清楚地看到什么是少男少女间的懵懂爱情,在这部电影中,能给予我们清晰的再现,男女主角带有清新脱俗气息的情愫,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多少巨大的美好和能量。千万不要用大人世俗的眼光,去评判本真纯净的孩子,怕什么来什么,大人的恐惧或许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魔咒。

...

她来到这里,给你的生命带来了一些特别的东西,这些东西将会永远在你心里,而她也将永远活在你心里。
别离和生死,伴随一生的课题。

人生总会伴有别离,或早或晚。越早懂得,也会愈发珍惜每一段相遇。

这部影片的结尾是令人伤感的,两个被身边人看作“异类”的孩子,他们渴望朋友和陪伴,他们在生命中注定相遇,又在无声中被宣判了永别,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打击是巨大的。

我们的文化特别忌讳死亡,对这种生死的分离会有着莫名的恐惧和忧伤。很多人认为,祭奠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就是不能让自己快乐。用一种受虐的方式,来成全内心无处安放的愧疚和不愿正视的苦痛。

孩子们终将会面对分离或者生离死别,无论怎样,请家长们都为孩子们认真地上一课,正视伤痛,允许他们的悲恸自由流淌和表达。

值得欣慰的是,男孩通过失去珍贵的朋友,懂得了拥有的美好要学会分享。最后,当他带着妹妹走进曾经他与朋友独自享有的这片“仙境”,他和妹妹都看到了前所未有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