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原著之后才来看的电影,王朔的《动物凶猛》最开始是在高一第一节语文课上 语文老师讲中国小说历程所提到,并评价他为中国小说史上绕不开的作家。后来买了书放了一年,到高二才拿起看,因为听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原著。

《动物凶猛》大概只有九十页,讲述的故事没头没尾,但从字缝里透出来的那种镜头感 那种画面感又无比灵性迷人,而王朔的语言极其有魅力,扑朔迷离的人物 那时鲜明到政治气息 和时不时停下来的自述。

“那个苍老憔悴的女人当年有一张狐狸般娇媚的脸,这张脸不会使人坠入情网却颇能挑逗起一个成年男人的非分之想。我只是到后来,才开始欣赏此类相貌的女子。她当时对我毫无吸引力,我长期迷恋那种月亮形的明朗、光洁的少女”

这说的是米兰。就像她的名字,糜烂,谜婪,马小军的自述都带着那层金黄色的假象,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的真假,也许米兰就是路过的女子,在公车上见到她时意淫了所有的事情,接下来到站,下车。而这些记忆也就能存在在马小军脑中,而且无比真实,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证明他所说的是假象。也如王朔后来的小说《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这种意识更是贯彻其中。而本篇更为有趣的是其中的政治风趣

“到那儿去的年轻人,不论男女,清一色地穿着军装。那时军装的时髦和富有身份感是如今任何一种名牌的时装所不可比拟的。也只有军装在人民普遍穿穿着蓝色咔叽布或棉布制服的年代显出了面料和颜色的多样化。”

电影中更改了很多地方,比如配角的名字,情节的先后,姥爷文革自杀的故事,最为精彩的部分莫过于新加的大院前那个名叫“古伦木”的傻子,整天在大门外骑着一根粗木棍,叫他他只会回答“欧巴 欧巴”。到了后来,后来马小军那帮人都活成了黑白的大人,黑白画面中长大了的马小军和兄弟们在林肯汽车里互相递酒,突然看到那个曾经骑着棍子的傻子,他们探出窗外高兴的叫他古伦木,而他却不再回答欧巴,而是回答

“傻逼”

傻子都不再是傻子,这群从前的人再聚到一起,都活成了傻子口中的傻子,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改变的是他们吗?在变的是时代。电影所描述的那一群部队家属的小孩和不知道哪来的少女,米兰。宁静当时丰腴饱满的身体,真如狐狸一般姣好的面容,和夏雨如此真实自然的表演,即使是在秋天,我都可以感受到夏天的闷热,太阳的毒辣,一滴滴汗水浸湿衣服,到处弥漫的烟味,游泳池消毒水的味道,以及蓝色的波纹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像深蓝色一样动听。黄金色的光线透洒在主角们身上,那个亮堂堂的房间,又布满灰尘一样 雾蒙蒙的看不清脸,从来不存在的红色泳衣相片,这一切鲜明的意象都太年轻太热烈,不能说它有多美好,更谈不上疼痛。十几个人的群架往往能出人命,几百个人的群架常以狂欢结尾,一群混混举杯而饮如此和睦。

马小军站在雨里向米兰告白,第二遍却说车翻在沟里,那种青春期的欲望,抑制,明目张胆的表露,以及宁静当时健康丰满的身材,泳池与跳水与意识流的拍法都极为符合,那阳光洒下来的镜头,我将是记下了。

我们的青春与他们的青春实在相去甚远,并不能很好的体会,只觉得又戏剧又有趣。能深刻的感受到姜文对那个时代精彩细致描写,湛蓝色的天空、阳光的灿烂、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以及傻子在最后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傻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