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奏非常平的家庭片,平淡到假如我再年轻两岁我便看不下去,家庭片大部分是这样的风格,可能因为家庭啊,就好像是平静的湖面,但许多平静的湖面下都有无数场生死肉搏。

画面再出彩也无法弥补台词的某些缺陷和略微拖沓的剪辑,但电影的现实意义显然是赢了。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能够折射出一些社会现状、社会问题的,或多或少。《阳光普照》是个温暖的名字,但它呈现出了许多人不愿意提的世界的灰色部分。

也许很多人从来都是在阳光下长大的,他们不会看到阳光下的阴影,更不会问别人为什么有阳光就会有阴影,但是阴影一直在那。

最近陆陆续续看了六七部家庭类型的片子,《阳光普照》是让我不断回味的一部,我会时不时思考,造成电影那样的结局究竟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


剧透预警

1,阳光普照下,是否都有一片阴霾?

哥哥阿豪是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到大不哭不闹成绩优异,考不上想读的大学毫不犹豫复读;他见到邻居会问好,是爸爸骄傲的好孩子;他听话懂事理解弟弟,对陌生的弟媳也照顾;他为人友善,会送上晚课的女同学回家。他是所有人眼中的小太阳,像阿豪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可是阿豪为什么会毫无征兆地跳楼自杀呢?

他给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出自袁哲生自杀前写的书《寂寞的游戏》,他说司马光砸缸之后,缸里并没有水和其他小孩,而是在阴暗的缸里,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他自杀前发了短信给朋友:“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是太阳......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

我知道有许多温暖阳光的人像阿豪一样,习惯了去照亮别人,无法做一个偶尔沮丧的人,好像阳光的人哪一天不快乐了就跟违法一样。他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忍耐,最后那只充满悲伤的气球突然就满了,他不会发泄不会交流不会表达,于是决定去死。

我觉得阿豪很笨,明明他可以拥有很好很好的未来,但是他选择了结束。可是比起骂他很笨,我更多的是心疼。我宁愿大家小气点儿,也不要像阿豪那般阳光普照,因为太懂事了,并不一定好。

2,未成年女孩怀孕,教育是不是缺了什么?

女孩小玉在国三时怀孕了,孩子是弟弟阿文的。国三,在台湾那边好像是初中三年级,只有十五岁。尽管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前,但未成年女孩怀孕的现象仍然存在。

不论是我还是我身边的同学,每一次谈论起未成年女孩怀孕的话题,每个人总能举出身边的一些例子,我们在谈论这样的事件时,无法指责说这些女孩是做了一件错事,只是觉得这样不太好。因为验孕棒,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决定人生的物品。

我不知道那些十几岁怀孕并且决定生下孩子的人后来怎样了,但我知道她们在最应该学习的年纪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条路也未必见得好,并且之后想再全心全意地去学习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她们的人生也捆绑着孩子的人生。生小孩不是单纯地带来一条生命,而是要在改变自己人生的同时保证另一个人的人生。

许多女孩会走上那样的一条道路,也许是因为从来没有什么人有特意教过她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学校教育不谈性,家庭教育不谈性,有的女孩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女孩应该知道,西游记里是骗人的,怀孕的永远是女孩。

我知道总有一天教育会进步,性教育会普遍化,那个时候女孩会更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从今天到那一天的这段时间里,仍然有很多女孩懵懵懂懂的就做了母亲。


3,少管所里的孩子,都很坏吗?

阿和在法院时开始后悔,但父亲对法官说最好关阿和一辈子,一直以来不受父亲关注的他在那一个瞬间的失望也许是巨大的。

阿和一进少管所就与室友发生不快,电影中少管所里的那些男孩看起来都凶凶的,但是他们又都有可爱的一部分。比如阿和为了与室友和好买了许多食物想要分享,比如室友背不出九九乘法表的时候......

而全片最大的泪点竟然也是在少管所里,阿和要出狱时,全班的男孩给他唱了送别歌——“春去春会来,花谢花花会再开......”当整个教室充满他们的歌声时,会想到其实少管所里的孩子也有柔软的一部分。

几个月前有十三岁男孩杀害九岁女孩抛尸的事件,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时第一反应便是这个人必须得死,不死就是天理难容,但很少去思考犯罪低龄化的原因的什么。

十几岁孩子的世界既很大又很小,小到他们的三观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和身边的各种人。假如阿和的父亲能够给与阿和一些鼓励与关爱,阿和是不是就不会变成那个“坏孩子”?我觉得大部分时候是这样的:人收到的爱越多,他就越会爱。


4,父亲,一定得是一个沉默的角色吗?

父亲阿文的脾气很倔,他从来不会去表达,他与自己家的小孩很少交流,他的信仰是驾照公司的牌子——“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

在他的眼中不听他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妻子孩子与他有不同观念时他只会生闷气冷战,不会有交流沟通,他甚至只承认自己有一个儿子;他对唯一承认的大儿子阿豪最大的鼓励,好像是每年送一本印着这八个字的笔记本给他。

电影中就是传统的中国家庭,母亲含辛茹苦,父亲不善言表,并且父亲有极其严重的大男子主义。说实话,我家也是这样的,所以到最后反而很能理解两个儿子的选择。

阿和出狱后和母亲一起收拾阿豪的遗物时发现了那一堆印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本子,而奇怪的是阿豪一个本子也没有用,所有的本子都是空白的,这一切似乎解开了阿豪自杀的谜团。也许阿豪,自始至终从未接受过父亲的那一种鼓励。

父亲在男孩的心目中是可尊可敬的,但阿文在两个儿子心中的形象似乎不是这样。造成悲剧的原因有很多,阿文的沉默绝对是一个重大因素。

阿文内心一定是爱着两个儿子的,但他的方式不对。沉默有时不是金,人是需要表达的。


...

电影的结局令我震惊,一切好像变好了又好像一直没好。直到最后父亲选择爱孩子的方式我仍然无法理解,他始终沉默在自我感动中,他用了最恶的方式去表达爱。

大家常说原生家庭是能够影响一生的,我总想要反驳这一句话,却找不到什么话来反驳。家庭决定了一个人大部分的性格,而性格对人的一生足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