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蹲在家的日子里,一口气看完了六集,和所有观众一样对婚姻和生育都产生了莫大的恐惧,甚至产生了一种溺在水中即将要窒息的感觉,恨不得冲进电视剧中为那个垂着头的女犯人说话才能一解心头之恨。但我认为,这部电视并不是想着重体现丧偶式育儿,因为真正压垮女主角的不是育儿的劳累,而是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她日渐摧毁的自我认可。

来自母亲的同情,无论是言语中透露的鄙视还是箱子中夹带的钱,都透露着居高临下的态度,似乎在说看吧,不听我的话你过不好。婆婆会帮忙照顾孩子,会教你食谱,但那些絮絮叨叨却像无形的匕首插进一个新手妈妈的心,母乳够不够,孩子发育好不好,晚上能不能睡整夜觉,这些琐屑成为了衡量一个妈妈是否合格的标准,而做得稍不如人,似乎就成了次人一等的母亲。关于母乳多不多这一点,我在月子中心看姐姐的时候,亲眼见到她是如何为这一点而沮丧的。长辈们感叹地看着奶瓶里的产量,就像在看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一般扼腕叹息,是不是不够啊,隔壁房间的妈妈怎样怎样。对于才刚做妈妈的人,没有人关心她疼不疼,只管小孩口粮够不够。

至于剧中的丈夫,这种男人并不少见也不算可恶,甚至在渣男遍地跑的现实生活中几乎算上乘了:会体谅妻子,会“帮忙”照顾小孩,但他内心深处认为家务、养孩子由女人负担是理所应当,男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观点,是由整个东亚社会共同培养而成的。虽然反对这种观点,但少见不怪,真正让人厌恶的是他自诩为好丈夫的态度,处处打压女主,“不要勉强”、“你会被人笑的”,“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在丈夫没有介入育儿之前,女主明明能够把一切处理好,反而是因为他的挑三拣四处成为了一个“坏人”、“一个不合格的母亲。”该怎么形容这种憋屈,做了最辛苦的事,还有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来教育你该怎么做!

所以,是周围人的目光令女主角奔溃,他们将育儿视做每一个妈妈必备的生存技能,因而忽略她们的辛劳、痛苦,也不愿意接受她们会奔溃的事实,一味地说你不要硬撑了,也许你真的不行。这让女主彻底失望了,内心里甚至就认同了——我不配做一个母亲,这就是对一个人自我和自信的彻底摧毁,让她自己认同自己的无能。

所以,我觉得是结尾女主角的清醒过来的反应将我从溺水的窒息感中打捞了出来,终于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因为她意识到了自己和周围人的问题,母亲和丈夫用爱控制她打压她,社会关于normal的观点绑架着她,而她过去并不思考,只是顺应,只为活得轻松。当她意识到了问题,即便一切困难并不会迎刃而解,却迎来了有可能发生变化的转机。

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结尾烂尾了,因为并没有像《半泽直树》那样成为爽剧,如果要爽,犯人的减刑一定不止两年,而女主也必然得离婚离开家庭。但我认为这并不是解决女主困境的方法,她爱孩子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但她也该允许自己有喜怒哀乐,像一个新手一样屡犯错误,因为没有天生的母亲。所以当她从打击中清醒,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没有能力,或者没有资格做母亲时才能得到释怀。至于婚姻,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女人,无论是离开丈夫,还是帮助丈夫也一起成长都是可以接受的结局。

最后说一句,也是提醒自己,如果累要发泄,如果被贬低要反驳,如果犯错也要宽恕自己,做父母是修行,是学习,而不是天生理所应当的,尤其是母亲。母亲需要的应该不是可怜、同情而是接纳、认同和感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