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很简单,真的很简单,就是修桥~过桥~炸桥~修桥~过桥。

抱着再次体验《八佰》热血澎湃感觉的人,带着激动心情去观影的人,可能都要失望了,电影有热血澎湃的镜头,但是,再让人有感觉的情节,在一部电影里,观看三遍,相信心也平静了。

导演试图从不同的视角,来对故事进行表现,同一事件,同一时间,在不同的人眼中,如果能看到不同的东西,可以深入挖掘事件的内涵,提现人们的精神世界,导演的想法很好。但是,剪辑功力的欠缺,多个镜头的反复应用,会让人疲劳,难免有偷工减料的嫌疑。

电影剧情是硬伤,导演将同一件事情讲了三遍,结局没有转折,没有悬念,没有惊喜,用动画代替表演,强行用把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的精神提高到某个高度,让人感觉前面的铺垫缺钱了一丝味道。

三个故事没有试图均衡不同人物的作用,导演表达的主题既明显,又有混乱,尤其是第二部分,通过美国兵的视角来表现,最可笑的事情,就是这个飞行员最终被击落了,那你凭什么说他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相反是不是这个美国飞行员,为了给队友报仇,一次又一次来炸桥,甚至不惜违反命令,怎么看都是美国大片,美式英雄主义。这种表现形式,结果就是难以弥补剧情本身的单薄。

个人最喜欢第三段的故事,也就是吴京和张译演的高炮手,刻画的不多,人物背景通过谈话能猜出来,战友情,不怕死的精神都演出来了,尤其是和飞机对战,真的有打出火来的感觉,为了保证部队过桥,豁出去了,准备拼命了。个人认为这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也是能够和《八佰》相比的段落,生与死的抉择,一往无悔,干就完了。

如果说推不推荐看,还是建议大家去影院看一看,抗美援朝对中国意义重大,战争的残酷无处不在,不仅仅是两军对垒,每次的胜利都是血与肉,我们可以远离战争,可以不知道硝烟弥漫的味道,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军人的精神,更不能忘记中国人的精神。

多给电影本身一点包容,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导演,更多的演员,拍出更高的片子,让我们重温历史,铭记历史,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