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评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已经习惯了五星点评机制,试问有几个人能说得清五颗星的意义?优良中差?德智体美劳?
个人认为只需要设置推荐和不推荐两项就够了,零分或五分,毕竟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中间的四个选项完全没有意义,按照这个机制,我的评价是愿意向朋友推荐这部影片。
推荐理由:
1,本片的两条时间线清晰明了,交错逻辑简单易懂,只要不分心就能获得较为畅快的观影体验;
2,演技、光影、配乐、台词等等未见惊艳,但至少没有明显的瑕疵;
3,对于烧脑受众来说,不论怎么深挖,逻辑基本上站得住脚,不会特别离谱,观影后值得回味;
4,影片的内涵有一定的深度,在观影价值上碾压绝大部分国产作品。
逻辑分解:
1,观看此片先要构建一个基本逻辑框架,那就是三维世界由无数条时间轴组成,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宇宙,假如将时间轴的方向理解为纵向,那么每个宇宙的时间流向就是横向,横面上也有着无数个宇宙,分别代表无数种可能性,它们像轮盘一样轮流对接着时间轴,影片中电话两端的宇宙正好在同一条时间轴的两个点上,所以才会引起蝴蝶效应,当然,能相互通话的设定是为了剧情需要,这一点权当默认,不必费脑。
2,影片中唯一存在的逻辑漏洞就是书妍的记忆,如果按照第一点所构建的逻辑框架来推演,书妍的记忆也应该随着蝴蝶效应的发生而改变,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就形成了悖论,当然,并不影响观影,我们暂且默认悖论的合理性,继续探讨影片的其它内容。
3,影片最精华的部分在于隐藏的时间差,这里需要上图说明,如下图所示,英淑的妈妈为什么对女儿的未来洞悉得如此透彻?难道真的是巫女?如果这样设定那就成鬼神论了,显然不符合影片的整体格调,按照逻辑推演,唯一的解释就是英淑的妈妈在更早的时间点与书妍之后的时间点产生了对话,这是导演隐匿起来的线索。我大胆脑补一下:书妍40岁的时候又接到了电话,电话的那一边是英淑的妈妈,她带着十几岁的英淑刚刚入住别墅,书妍通过预告公共事件的方式赢得了她的信任,她这才对女儿的未来有所了解,女儿的精神疾病就是在她的折磨下形成的,最终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她杀死了女儿,一种是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很显然,两个版本并不在同一个宇宙,英淑的电话转动了轮盘,前一个版本脱离了时间轴,后一个版本对接了时间轴。当然,也许在另一部影片中,轮盘再次转动,这就是不少人相信的循环效应。
4,影片的内涵通过上图也能体现出一部分,母亲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选择杀死自己的女儿,同样作为母亲,书妍的妈妈为了保护女儿能勇敢地与坏人同归于尽,大爱与小爱都是爱,但是在两者遇到冲突的时候小爱其实是最危险的,值得庆幸的是导演让英淑的妈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想深一点,导演是想隐喻公共社会与家族利益之间的冲突,这是对人伦和人性的拷问,多说一句,遗产为什么由子女继承?既然所有的财富都是向社会索取的,那为什么不能在死亡后回归社会?也许我的想法也在导演的脑海里闪过吧......
番外:
为什么韩国会拍出越来越多的经典作品?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最近灵光一闪得出初步结论。
原因一,通过观影能够深切体会到韩国的导演有话要说,他们的作品是带有灵魂的,是沟通的媒介,观众能从作品中读到导演的心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导演才会对作品报以寄托,而不是将作品看做商业产物,出发点不同,作品自然不同。
原因二,电影是需要剧本的,大多数剧本是来自于文学作品的。为什么近几年多次出现国产电影抄袭韩国剧情的事件?是咱们导演的内心都是空的?是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缺少新生的优质文学作品?还真是这样,随意点开几个龙头“文学网站”浏览一下,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男频,女频,耽美,百合,这就是咱们的主流价值观?动不动数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死了活活了死,居然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在追捧,这就是咱们的受众偏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亲手扼杀中国文学,失去了文学,民族将不会思考,将失去一切,是时候知耻而后勇了,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