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父母的感情,我自认为是很深很深的,深到我以为自己很懂父母。

从出生到念书,到离家几千里求学、找工作。

从最初的每天和父母相处十几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再到一年相处时间也不过短短几天。

...

靠着电话、微信,似乎相隔几千里的路途,突然就近了,就像儿时还和父母一起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

可是,因为要准备考试,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回家备考,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不得不承认,我真的不懂父母。

1

韩剧《请回答1988》中金正焕(绰号:正八、狗焕)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在学校里的琐事,从来不和父母交谈。

考了全班第一,没有和父母说,反正也不会纳入综合成绩;

因为老师要结婚了,班里想凑钱给老师准备礼物,跟妈妈要钱时,也没有说任何理由,反正母亲也未必喜欢听八卦;

在外边被坏人欺负,连名牌鞋都被抢走了,因为怕父母担心,也没和父母说。

是的,不过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况且都已经过去了,和父母说了又有什么用呢?指不定还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

...

所以,不和父母拉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以为是懂事,也以为父母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单亲家庭的善宇却什么都跟妈妈说,因为喜欢和妈妈分享一切学校的趣事。

几个皆是家庭主妇的邻居姐妹在一起,少不了谈谈自家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善宇的妈妈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因为她对儿子学校的任何事情都了如指掌。

而豹纹女士就显得有些呆了,儿子从来不和他谈学校的事情,她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婉如一张白纸,未曾涂染丝毫。

...

豹纹女士略显拘谨的走到儿子的房间,跟正八说:“妈妈也想知道你学校里的点滴,如果你不愿全说,那就随意挑几件小事,妈妈也就很开心了。”

原来,我们以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在父母那里,其实还是很希望和她们分享,或许还是稀世之宝。

无论好坏,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还是想有一个位置,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彼此沟通,多一些了解。

这点要求不过分,可做子女的我们,还是自以为是的忽略了。

2

比姐姐小二岁的德善,因为和姐姐的生日也就晚三天,所以,父母便在姐姐的生日蛋糕上,拔下二支蜡烛,就继续给她庆生。

明明自己很喜欢吃荷包蛋,也爱吃鸡腿,妈妈却总是给她腌豆子,吃鸡翅,鸡腿都是姐姐宝拉和余晖的。

终于,在明明和父母提前明确要求过的情况下,父母再次让她同姐姐一起过生日,她忍无可忍,于是发飙了。

她以为父母不重视自己,其实不是的。

...

家里早已穷得揭不开锅,一家五口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精打细算。三个孩子,两个在读高中,一个在读大学。

每一张嘴都要用钱,却只有一个人挣钱,父母的意思很明确,能省一点是一点。

德善像疯了一样大吼大叫,父母亲也自觉对不起二女儿,可被生活所迫,只能委屈将就。

后来,父亲重新单独给她买了个蛋糕,以表弥补。

我们以为父母不在意,我们以为自己发脾气生闷气,父母完全不当回事。

其实,父母何尝不懂得换位思考,只是迫于无奈,迫于生活的重担,而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

他们的心底又何尝不内疚呢?

大人的话,说出来的都云淡风轻,压在心底的却如同巨石,拿不起也放不下,只好尽可能的找机会补偿。

我们以为父母不懂自己,其实不过是父母暂时还没有能力为我们满足那个“懂”字,但一直放在心上,这点不用质疑。

3

前不久还在家里一起回忆往事的奶奶,突然间就离开了人世。

姐姐带着德善、余晖,赶到奶奶家,一路哭泣、悲伤的三姐弟,踏进奶奶家的门时,一度以为走错了。

大人们一派和气,大家大口喝着酒,大口吃着肉,谈天说地,夸自己的孩子,秀手上的大戒指。

像在进行一场家庭聚会,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就连父亲、大姑、二姑,都在大笑着,大声说着。

...

德善不解,甚至作为首尔大学生的姐姐也有些迷惑。

难道奶奶的去世,母亲的离开,作为子女的他们一点都不难过吗?

直到第二天清晨,客人散去,父亲瘫坐在门口,双眼涣散,目光呆滞,一副悲痛难忍的样子,着实惹人心疼。

尤其是在国外打拼的大哥终于赶回来了时,三个弟弟妹妹一同围上去,和大哥一起失声痛哭。

此时的周遭,没有任何外人,都是自家的妻儿。

曾以为父亲铁石心肠,奶奶的离开还能够谈笑风生,毫不在意,却不曾想,父亲一直在隐忍。

在等安排妥当一切事宜,在等客人散尽,在等还能够依靠的大哥归来。

...

不是不悲伤,不是不难过,更不是铁石心肠。

不过是在压抑巨大的悲痛,在等处理好一切,之后,才敢释放悲伤。

年幼的我们总以为悲伤就是要大哭,要流泪,要表现出来,释放出所有的情绪。

可渐渐年长后,我们才慢慢懂得,情绪自控是成年人的必修课,一切喜怒哀乐都要选择好时间、地点以及相应的对象。

父母在我们还不懂得她们的时候,已经懂得了成年人的生存秘籍。

4

我一直以为因为DNA的关系,也因为相处时间的关系,父母和我们是互相懂得的,最少,我们是完全懂得父母的。

毕竟,我们是父母的另一种生命的延续,血液的成分还能怎么去质疑。

可是,逐渐长大,我们越来越不懂父母。

...

不明白他们为何可以大半夜起来,没有一句抱怨就准备好热乎乎的早餐,只因为孩子天亮后要离家觅食;

不懂得为什么我们一句随意的开玩笑,就当真放在心上。

那句“我挺喜欢吃玉米”,年迈的父母亲就顶着大太阳,给地里的玉米一挑挑浇水,等到你回来时,那鲜嫩多汁的玉米,甜脆得忍不住吃两个。

我们不懂为什么高考可以重要到,哪怕父亲病重,都不能告诉自己的孩子;

是孩子的一个高考成绩重要,还是照顾父亲重要?

是孩子的工作重要,还是年迈的父母亲身旁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更值得重视?

5

虽然电视剧、电影里出现过无数场景说,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安放不好工作,实现不了梦想,还照顾不到父母亲。

可是,未曾真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多半都只会当做一个简单的消息,看一眼就丢一边了。

以前我真觉得父母亲还年轻,不需要我们做子女的留在身边,年轻人就应该背起被子,走遍每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城市,找寻机会,等待金子发光。

...

毕竟,父母有需要我们时,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我们。

就像当初我们求学在外,没钱、出事,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父母。

我想,父母应该也一样,有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子女。

可是,我错了。

父母除非到了没有任何退路的时候,否则不可能会开口麻烦自己的子女。

一来怕耽搁孩子的前途;二来怕孩子嫌弃自己越来越不中用。

说真的,我们真的不懂父母,不懂他们敏感脆弱,却固执倔强的心,不懂他们为何宁愿硬撑,也不愿麻烦子女,不懂他们为何不愿意和自己同住……

6

可是,难道我们不懂父母就真的没有办法弥补裂痕了吗?

不是的,沟通和陪伴是最有效,也最省力,还收获最多的相处模式。

因为越来越不懂父母了,所以要多和她们交谈。

交谈多了,才能更加深入的彼此了解,打开内心的结。

多陪陪他们,因为我们越来越忙,而他们越来越孤独。

别说什么以后还有许多的机会,还有许多的时间,别等了,就趁现在吧。

实在陪不了,就常常打电话回家,了解他们的生活,也报备自己的生活,给父母一份心安。

别等到成为了遗憾,才知道父母原来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遗憾此生没有好好的懂父母,好好的珍惜。

我现在回家了,和父母住一起,用实际行动证明,我在努力的去懂得父母。

希望你也可以尽早行动起来,多陪陪父母,多和她们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