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年之后,又看了一遍《头脑特工队》,其实它的英文原名很贴切《Inside&Out》。电影的主角全部都是情绪精灵,而正是因为他们在大脑中有条不紊地工作,指导人们与外部世界而相处。
这部片子编的很妙,而且主创团队真的是非常用心,数位脑科学专家是这部片子的顾问,他们也真的是基于科学的大脑、行为与情绪之间关系,来设计整部片子基础逻辑。只不过用更加生动、动画的形象来体现情绪的运行对于人内外部的影响。

图片来自于网络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的主要注意力完全被乐乐(Joy)这个小仙女所吸引。她总是那么的积极,总是那么地开心给人以希望,也总是那么的关心莱莉是否快乐……她是大家的主心骨,每天都活力满满地给大家赋能,有了问题,她也总是最先跳出来想要妥善解决问题。
而相对的忧忧总是那么的悲观,总是看到灰暗的一面,经她触碰的核心记忆球也令莱莉第一次在新学校出了丑。总是悲伤得动弹不得……

乐乐和忧忧
而这一次再看这部片子,我更加重视去看忧忧,其实一开始她的不太正常,是因为莱莉一直在抑制自己的悲伤。为了让爸爸妈妈不担心,为了让家里和谐,她抹掉了自己的不安和难过,所以忧忧说,她感觉不太好,她想帮忙,她想触碰核心记忆,都是人们内部情绪在被压抑久了,情绪自己想要发声的表现……
刚开始看大脑主控台一直是由乐乐主控,其他情绪在旁边辅助,而忧忧被放在一旁……而真的每个主控台都是应该是乐乐主控吗?其实每个人、每个阶段、在特定情况,都是可以不同情绪交互主控的……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莱莉的妈妈大脑中,主控者是忧忧,而爸爸的主控台是怒怒,所以并不是只有一个情绪主控,而是不同阶段我们有不同的情绪主题。面对不同的外界事物,我们有不同的情绪对其做出反映,而外界的再次回应,又会调动其他的情绪。

团片来自于网络
在看莱莉与爸爸吃饭时的那段对话,就是对冲突的一个很妙的情绪拆解:当时忧忧和乐乐已经不在总部,只有厌厌、怕怕和怒怒在大脑主控台,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快乐与悲伤的情绪,她对于外界反应该会多么横冲直闯和恐惧厌烦呢?相对的,她对于爸爸妈妈的关心问话,只能以愤怒与厌烦来应对,而她的厌烦与愤怒,又触发了爸爸愤怒的情绪,并且进行权威防御状态,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场直播的愤怒升级对话……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有时关系中本身一段简单的交流,因为情绪不对,会让矛盾升级,甚至到达一个情绪失控的交流!而其实本身沟通的两个人的初心都是关心和爱彼此的!有时因为怒气而看似非常伤人的交流,也许对方并没有真正想要伤害你,只是他的情绪处于恐惧或者厌烦和愤怒中。对于对方的理解与原谅,其实也是对于自己的和解。
最终,乐乐看到了核心记忆的全部:原来那闪光的记忆中,也有淡淡的忧伤。莱莉的世界并不只需要快乐,有时表达出自己的悲伤情绪,也能获得外部更多的连接。有了忧伤,才有对于别人感同身受的理解;有了忧伤才能适时地表达自己的难过,得到亲人朋友的鼓励和关爱;有了忧伤,才能让我们更珍惜陪伴过我们的伙伴,并且含泪告别……
原来所有美好的世界不可能是一个无忧乐园,只有我们允许所有丰富的情绪在其中流动,去真实地感知这个世界,才能有属于自己的坚固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也许不完美,但它有时欢乐、有时忧伤、有时会愤怒、有时甚至会惧怕……但它很丰富,它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情绪世界。当我们全心接受这个世界,才能让自己所处的每一刻都闪着动人的光亮,在我们无助或灰暗时,它们会一次次地照亮我们,给我们以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