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上了放大焦虑的当,学前孩子最需要的是懒妈散养的快乐生活

父母爱子女,人之天性。无欲无求。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大家也都普遍认同要以科学的方式教养孩子,给孩子好的性格和能力去自我成长,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

过去一些年,各种教育观层出不穷,胎教、早教各种建议纷至沓来,刚刚沉浸在为人父母的喜悦中的家长马上也开始了焦虑并快乐着的自我鞭策,想跟上时代节奏,自己不努力给孩子耽误了。于是各种神童的传说越来越多,有三岁就外语对答如流的,有五岁就会很难的计算题的,还有六七岁背熟大量诗词歌赋古典文学篇章的。狼爸狼妈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歇过。

可是,我们是不是需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再做出判断和选择更科学呢?

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表现的非常生动,家庭条件优越,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宝贝女儿茜茜被逼出了抑郁症,拒绝再开口说话,丧失了一切兴趣,胆小如鼠,不想与外界交往,才让家长幡然醒悟他们用力过猛的爱给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

我们发现,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却越来越难以满足,越来越不开心;父母付出那么多,孩子却不善于动手动脑,经不起挫折,很容易灰心丧气。为什么目的与结果会大相径庭?为什么父母和孩子都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焦虑?为什么大家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结果却事倍功半?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会沮丧地对你说:“妈妈,我不开心。”每个人都可能不开心,但面对同样的问题,积极乐观的孩子在想办法改进,消极悲观的孩子却在怨天尤人。

看看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近视眼和肥胖率在逐渐增加,体育课跑个几百米居然晕倒,吹一点风淋一点雨马上病一场。上了一堆培训班却如同竹篮打水,成绩没怎么提高,孩子反而更不喜欢学习了,大人花钱孩子受罪,甚至有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就极度厌学。归根结底是我们把孩子圈养在过于逼仄的环境里,切断了与自然的联系,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小小的孩子本来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也跃跃欲试去探索去实践,可是父母却一直在提出警告和限制。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又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家就是学校,回家吃饭睡觉,出门上课考试,好不容易放假也必须去完成大人的种种指令,这样的生活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吗?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吗?能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吗?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的风浪吗?


...

把真实的自然和鲜活的世界还给孩子,将孩子放归到广袤的田野里去,接触鲜花绿草,倾听天籁之声,品尝酸甜苦辣,感触季节变化,释放喜怒哀惧,从自然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在探索中增强信心充实自我。让孩子像撒欢的马驹在草原上驰骋,像初飞的小鹰翱翔于天际,体会成长的快乐,也在挫折中磨练意志、改善方法、塑造自我。如果我们爱孩子,就把圈养的孩子放出围栏,散养在自然之中,就像再高级的动物园也无法媲美原始森林的生机盎然。

我们能把孩子捂在翅膀下三年而已,当孩子上了幼儿园,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就要更多地靠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了。你希望孩子涕泪交流无所适从地每天找你诉苦吗?你愿意看孩子因为做不到同龄孩子能做的事而失望自卑吗?还是你乐意看见孩子满头大汗奔来向你惊讶地展示手里的毛毛虫呢?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挚爱和家庭的希望,而教养孩子的过程一方面是天伦之乐的亲子时光,另一方面也是培育孩子健康身心的必由之路。妈妈的“懒”就像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自以为是的“胡作非为”。让孩子自己“勤”起来,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拥有快乐充实的生活。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的莫过于让孩子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半功倍的散养之道将收获孩子的卓越和妈妈的放心。 

...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精神首先是强调孩子是环境塑造出来的孩子,其次是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是对孩子人格与天性的尊重。我认为散养的环境比圈养的环境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自我完善系统。孩子与父母间的关系是孩子人际关系的第一步,要有爱护也要有边界,要有帮助更要有放手,让孩子从小明白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做思考、做决定并承担后果。这一切思想与行为的基本底线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天性。当我们在对孩子的教养问题感到困惑的时候,就回归到尊重孩子人格与天性的底线上,以此为基础,探讨怎样是对孩子更恰当的方式,怎样的角度会有更自然更美好的收获。

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成为坚强乐观、有独立精神与创造力的人,奔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充分享受到天伦之乐,并把自己和孩子从焦灼的权利争夺中解放出来。

我自己本身是孩子妈妈,也是教师,以自身经历和亲自教养孩子的实例对比记述养育孩子的“懒”“散”之道所获得的“事”半“功”倍,是爱与理性的同心之作,希望借此助于孩子以健康快乐的阳光心态起航人生。欢迎家长、教师和关注此类问题的朋友多交流,共同进步。

是的,孩子能做得更好,我们也能。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咨询/合作/约稿请私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