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以前看过《侧耳倾听》,当时并没有太多感想,只记得这是一个纯洁的青春校园故事。可再次看它时,竟让我颇有感触,关于青涩美好的爱情,关于家庭教育,关于那个埋藏在内心不确定的梦想。
“为了让我的名字早点出现在借书卡上,我看了好多书。”最令人扑通扑通的莫过于你偷偷倾慕的人也在默默关注着你。因为害怕自己跟不上对方的步伐,于是拼命努力追赶,一天天进步,以最好的姿态站在对方面前,那可能就是青涩恋情最美好的模样。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青春,那时的我们都不懂爱情,只是期盼着QQ里的那个头像突然闪动,只知道为了高考成绩相当一起在自习室里学习到夜深人静,每天存一元钱只是为了给她买一个特别的礼物,打赌签下履行为对方无条件服务的协议,有效期呢?谁都不会知道,可就是那些如今看来幼稚的、单纯的、无所畏惧的小事一点一点拼凑成难忘的故事,就算是美丽的错误也会被尘封在记忆深处。
因为你,我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不想成为对方的包袱,只有两个并肩而行共同成长的人才可能真正走完这条漫长的爱情之路。恋爱应该是双方扶持对方共同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虚幻的思想、肤浅的物质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即便前方未卜,彼此分开也不会丢失自己。
男女主角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竭尽全力。天泽圣司早已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工匠,将前往意大利深造学习。“我如果去了意大利,会不停地唱着你那首歌来努力!”他带着那份纯洁的爱前行,给人满满的能量。月岛雯热爱看书写诗,开始尝试以男爵为原型写故事,“我写了之后才知道,光是想写是不够的,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当月岛雯下定决心好好年念书考一所好学校时,我莫名地特别欣慰,不是因为她回归到过来人认为的正途,而是她真正明白,梦想的实现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沉淀是为了更好地圆梦。
我想,月岛雯的家人看见这样的她也一定很高兴,就像高中时的我学习美术,深知纯粹的兴趣永远不够,最终没有将路越走越窄,并不曾忘记和放弃。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因为我相信,这条路即便荒凉却内心繁华。
除了男女主角青涩的爱情和对梦想的执着,他们的家人让我特别有感触,月岛雯的爸爸妈妈面对她“有主见的叛逆”,不是一味地灌输所谓正确的价值观,而是让她尝试,尊重她的选择,相反月岛雯姐姐的“专制教育”,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和抵触心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他们自主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部影片中,更让我感动的是天泽圣司的爷爷,他似一个看清世间万物的智者,尤其是说原石那番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的话语。
“阿雯跟圣司一样,是没有经过磨练的自然原石,我最喜欢这种原石了,可是要做小提琴、写故事书就不一样了,要从自己心里去找那块原石,经过磨练才行,但被完全打磨过的原石就一定珍贵么?也不尽然。”
是啊,我们生来都是一块天然的原石,孩童时期是未经雕凿的状态,也是人生中最美妙无邪的时刻。我们渐渐成长,被外界的一切打磨着,很容易就此变得渺小黯淡,若要想使这块原石放射出璀璨光芒,我们只有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它,因为每个人的原石所含的宝石不甚相同。精心雕琢后,原石才会变得更加晶莹夺目,但也会丢失最初的纯粹和简单的快乐,甚至雕琢过程饱含着泪水,可是你必须去经历,才更能让我们体味到这短暂生命的广度与深度,更加明白每向前走一步的意义,最终也只是为了站在另一个维度尽可能看清这个真实的世界和自己。
我心中的那颗宝石呢?它会在深夜里从壁垒的裂痕中发出微光,我站立于这堪称舒适区的壁垒外面,开始在无数个夜晚沿着缝隙开凿,等到白天让更多阳光照射进去,直到我也走了进去。或许走近时,自己的宝石已与瞳孔融为一体,纯粹的光明与纯粹的黑暗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最终只能闭上眼睛,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曾经我不能理解侧耳倾听的含义,似乎现在找到了答案,或许还不够。若风暴已经来临,你我只需侧耳倾听。谁都逃脱不了一场场人生风暴,我们应学会辨别是非,正视一切,倾听自己的内心和来自各方的风雨。
你也可以再看看哦,说不定也会有更多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