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局:
从影院出来的时候我不太确定自己是否看懂了那个戛然而止的结局。
我预想的剧情发展是:安然面对弟弟养父母提出此生不再见的要求时,拉起弟弟去踢球,陪伴了他一天之后签下协议,只身去追梦。之后姐弟二人各自安好,偶尔思念血亲时,还有这短暂的快乐可怀念。
但实际的结局在两个人踢球时就终止了。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否是向现实的妥协——他们终究是不敢让安然真的放弃弟弟,于是安然又走向了她曾不理解的姑妈的老路。
后来在网上看到采访,据说导演和编剧是刻意留下这个开放式结局,他们不想替女性做决定。
姑且这样理解吧。
关于影片中的姐姐:
这部电影的前半段非常让人揪心,看似冷血的姐姐,看似热心实则充满道德绑架的亲戚们。随着剧情的展开,片段式的回忆涌现,原来姐姐对弟弟的冷漠都是有原因的——父母为了生男孩,先是在计划生育背景下让姐姐装残疾,又是故意弄丢她,甚至故意引诱她去深水区游泳希望她溺亡。开放二胎以后,父母如愿得到了儿子,姐姐的遭遇却并没有因此变好——父母偷偷修改了姐姐的志愿,让她留在省内早点工作,姐姐与家人决裂后父母也不再供养和关心她,手机里甚至一张姐姐的照片都没有。
弟弟的反应从一开始的叛逆懵懂,到后来的乖巧,小演员稚气的面孔带着满满的天真可爱,而我却看到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当他发现父母再也不会回来之后,瞬间变成了一个“好弟弟”,懂得关心和讨好姐姐,懂得说一些懂事和可怜的话,使得她不忍心丢弃他。这未尝不是借亲情之名刺向姐姐的软刀子。
而后半段的剧情,姐姐正如父权社会所期望的样子,渐渐被弟弟唤起亲情,开始对他负责,对他关爱,替他做饭、整理、接送上学、操心他会不会长歪。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孩,却越来越有姑妈的影子。
姐姐全片中唯一做的一件和独立沾了点边的事,就是和安于现状的男友分手。但这根本无助于她逃离变成“伏弟魔”的噩梦。只能说,她亲手斩断了一条依附别的男性逃脱被另一名男性压榨的路,结果她自己没能逃脱。
我本以为姐姐是否要放弃弟弟,总会得到一个结果。没想到这个结果是由弟弟推动的,他为了成全姐姐自愿被领养。这个情节瞬间让影片的深刻变得不痛不痒。如果是姐姐做出选择,无论是写实还原女性在父权压抑下可悲的局限性,还是先进大胆地跳出桎梏,都是引人深思的。而弟弟这一自愿,化解了影片里姐姐的尴尬处境,可现实呢?现实里的“弟弟”们会如此吗?
导演说,不想让影片替女性做选择。影片中的男性却替女性做出了选择,尽管是对女性有利的。这不讽刺吗?
关于影片中的女人们,一些细思恐极的点:
1、姑妈是个可怜、可敬又可恨的角色。她饱受亲情负累,却又想把同样的担子压在和她类似境遇的姐姐身上。即便后来,她与姐姐和解了,“套娃可以不用装在一个套子里。”。但你永远也不知道,当她下次看到可怜巴巴的弟弟时,会不会又钻回亲情的套子。
姐姐终于得到姑妈的理解后,意外地并没有第一时间做自己原本想做的事,而是又在亲情和独立之间犹豫。这次和解本应该是两个女性之间对于独立意识的互相勉励,却把彼此都拉近了对方的阵营——姐姐开始像姑妈一样向往亲情了。滑稽。
2、肇事司机的女儿丫丫同样是被男权压抑的受害者。弟弟为了发泄对司机的恨,砸伤了司机女儿(如果不是两个角色的年龄小,这不就是典型恃强凌弱的施暴吗?)而司机不知是出于愧疚还是心虚,原谅了弟弟。后来,弟弟想成全姐姐时找丫丫帮忙,丫丫心无芥蒂地立刻帮助了他,姐姐打弟弟的时候还出声护住弟弟。也许可以说小孩打架又和好很正常,但丫丫为了当一个懂事、没有暴力倾向的小孩,受欺负不能还手,事后不许记恨,这未尝不与丫丫爸爸的教育和社会的引导有关。
女儿受委屈,因为是爸爸先做错了事,就必须忍着,代父受过;那么,如果剧情中司机酒驾被扒出来,要赔偿一笔倾家荡产的钱,爸爸对女儿说,爸爸实在养不起你了,你跟叔叔走好吗,女儿也乖巧顺从。这不可怕吗?
3、男友的母亲为什么对安然如此热情呢?
从男友与安然的种种互动可以发现,他是一个有点懦弱、没有主见、又畏惧权威的好好先生,和安然强势的性格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两人恋爱也有五年了。这种性格的形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友的父母家人都是类似保守、谨慎的性格,但通过男友妈妈的热情、男友家富裕的现状,可以猜到大概率不是如此;另一种则是,男友从小在强势的母亲(或父亲)的压抑下长大,形成了温驯顺从畏强的性格,但长大后却还是找了一个像母亲一样强势的伴侣。但强势的媳妇和母亲却往往难以和平。
以安然本身来说,她的软性条件很优秀——上进、独立、学习能力强;
以男友家的角度来看,安然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对象——家庭条件一般、工作也不行,性格寡言内敛。
但男友妈妈认为安然是个“好媳妇”——父母双亡意味着她不需要供养家人,工作差意味着她婚后需要更多依附于丈夫,护士意味着她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性格内向意味着她可能对丈夫公婆更顺从。这些恰好与男友妈妈对他们的期望一致——尽快结婚生子,或许后面他们还期待着安然可以放弃她那个一般般的工作,在家安心当全职太太。可以说,男友妈妈对安然的满意充满了父权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考量。
假如安然最后和男友走到了一起,那么她真的逃离了父母制造的牢笼了吗?不,她将陷入另一个把她禁锢在婚姻、育儿的琐事中,要她放弃人格、放弃个性、放弃事业,当个贤妻良母的更大的笼子里。
4、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可恨又可怜”的女性——姑妈、“可怜又可恨”的女性——产妇、“可怜”的女性——丫丫、“可恨”的女性——女医生(找关系进医院又渎职),却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独立的女性。即使是女主角姐姐,也在一步一步走向她曾无比抗拒又被现实束缚住的路上。
有人说,真正的独立不是舍弃,而是可以自由选择取舍。那么,当下姐姐的选择真的自由吗?
题外话
在各种平台看到一些()观众对姐姐这个角色的负面评价。无论是讨厌姐姐本身,还是无视姐姐的苦难只说她的行为不合理,以及吹捧姑妈多么无私多么感人肺腑的,恕我直言都是挽尊。劝人大度,天打雷劈。赞美姑妈无非是另一种把套娃装进套子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