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镜头

战争戏份里大量的人脸近景 特写,使画面的真实性大幅下降,只是为了渲染每个人的英雄形象,然而这种镜头给主角用可以有意义,给很多人而且是在这样一个没有主角的戏里给很多人用,而且是在激烈的战斗进行中使用,牺牲真实感换来的英雄主义显得廉价而无感染力

使用了大量的横摇纵摇,再次降低真实感,为了什么我看不懂,有些横摇跨河的我可以理解是表现两岸的对比,但是很失败,完全不打动人,导演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还安排了台词把这个对比说出来,如果有观众感觉被两岸的对比所感染,不妨问问自己是被镜头所感染的,还是自己接收到这个事实之后自己把自己感动的

总之很多镜头大量的牺牲真实感来渲染情绪,我认为这真的是在战争片里最不应该做的,很油腻

2.色调

整体是非常非常柔和的色调,即便有深夜里关灯的仓库 深夜里的霓虹灯 开枪 爆炸 照明弹,明暗对比始终非常的柔和,比一般的爱情或者生活故事类片子都要柔和,很难想象这样的色调是用来拍一个战场一个热血沸腾鲜血淋漓铁骨铮铮的故事

另外就是太绿了,印象里有一些电影是调色很绿的,但不知道这片为什么这么绿

3.故事

整体不说了,说故事好或不好的人都很多了

说说怂兵,首先士兵怂是很正常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没资格因为别人怂去骂他,但是拍的不好,对比一下 敦刻尔克,怂兵想活下去,要做的是什么,低调 低调 还是他妈的低调,八佰里的几个怂兵把怂字写的满脸浑身都是,该枪毙多少会了?说到枪毙,开头几个人不知道怎么被抓的当逃兵枪毙了,他们再怂能怂过仓库里这几个不想杀日本人的 逃跑的 为了逃跑还杀战友的 打仗躲墙角的?仓库这几个人按照他们的风格不得枪毙十次了?

还有人肉炸铁甲,一大捆手榴弹扔下去,就算被铁板挡住,底下人不炸死也得炸的站不起来,不行就把手榴弹扔到他们铁甲阵边上,不得把最外边的人炸死吗,为什么非要人跳下去?而且还有一段几个人连续跳,就算小日本组织一群人炸死一波再上一波,那也需要时间的吧,上面几个人跟跳伞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跳,不是炸空气吗?

别说什么杀红了眼什么英雄主义,即便是董存瑞黄继光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哪怕是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的牺牲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对战斗有用的,都去没有意义的牺牲自己那仗就没法打了

结尾撤退,一群人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过桥,那不叫撤退那叫溃散,哪怕是人少掩护火力不够,那就干脆别撤退了殊死搏斗吧,那么过桥不是当活靶子吗?

4.造型

那些是中国士兵,不是美国兵日本兵欧洲兵,中国那时候多穷多落后,战斗有多艰苦,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人一个个发型都是又时髦又精致,实在很难接受,哪怕是他们刚剪了头发,片子里的这几天总不能剪头甚至不能洗澡吧,为什么发型都一丁点不带乱的

不知道一星是不是给低了,最多两星,金刚川我给了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