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赵二虎是三兄弟中的好人,因为他讲义气,他劫太平军的粮是为村子里的人有饭吃,他跑去当兵也是为了村子里的人不在受欺负,庞青云杀俘虏,他拼命阻止,打下了南京城他率先给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发军饷,庞青云要害他,他死前还想着护着大哥,很多人看到了赵二虎的重情重义,自然而然地认为他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好人?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打仗冲锋劫太平军的粮,他冲的猛,杀的人多,杀的人利索,杀的狠,不带丝毫犹豫,可能大家会说,这就是战乱年代,就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你若不狠,死的就是你自己,的确,可庞青云杀降时,也跟赵二虎说这就是战争,兵不厌诈,你死我活的,但他却不能理解,拼命阻拦,这是否前后矛盾?

其实并不矛盾,你如果说赵二虎是好人,那他显然不是,他是会抢女人做压寨夫人的人,在纳投名状,他们抓了三个无辜的村口过路人,而赵二虎是第一个一言不发,上去就是一刀,结束了一个冤死鬼的生命,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这算是好人吗?怎么看都不算,甚至可以算的上是恶魔,但大家又很同情赵二虎,认为他太亏,重情重义最后死在自己信任的兄弟手中,是这样吗?也的确是。

全片之中,都可以看出,赵二虎杀人打人时都是出手最狠的,当然姜武阳也差不多,于朝廷而言,他们就是匪,但是于朝廷于庞青云而言,土匪也有利用的价值,于是两兄弟带着村里人跟着庞青云投了清军。

庞青云目标远大,但他高估了自己的智谋而低估了朝廷的野心和其他两兄弟的匪气,所以他失败了,庞青云是军人出身,他只是在用自己军人的思维来解释一切,他把赵二虎和姜武阳带入军中,以为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以一个士兵和将领的立场存在,庞青云错了,他错了,土匪理解不了军人,军人也理解不了土匪,所以说庞青云错的彻彻底底。

再来谈赵二虎,赵二虎是好人吗?答案不是,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恶人,但是赵二虎没有闪光点吗?有,他重情重义,他在什么时候表现的像是个好人?在对他兄弟和村里人时,这其实就是土匪,我只对我圈子里的人好,在我圈子外的人,皆可杀,这是他的情义,也是他对世界的理解。我无条件信任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我无条件为了自己村子付出,可是其他的人呢?有需求时,他可以没有丝毫犹豫的杀掉。

很多人把赵二虎阻拦杀降那段看作他是好人的证明,其实错了,或者看作他讲信用的证明,因为了他说了人无信就是畜生,其实也错了,他是一个除了兄弟和本村人皆可杀的人,他真的那么在乎俘虏的生命和自己的信用?其实他并不在乎,可他为什么要得罪他信任的大哥庞青云也要阻止呢?因为那批俘虏里很多是他曾经出生入死的同村兄弟,只是加入太平军,而他加入了清军,向佐演那个是明证,就算加入了敌军太平军,只要你曾经是我赵二虎的兄弟,那你就永远是赵二虎他兄弟。

赵二虎其实很简单,他其实并不在乎自己是太平军的身份还是清军身份,庞青云是军人,所以他是军人思维,但赵二虎和姜武阳是匪,投军是为粮食,是为村子不受欺负,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投哪边军,假如有人带着他们投太平军,给他们粮,发给他们武器,保护自己村子,他们一样会去做的。于其说他们有立场,倒不如说没有。

但赵二虎有原则,但不是道德层面的原则,而是只对兄弟的义,对村子的情,至于其他的他才不在乎,至于善良啊,信用啊这些道德标准,其实跟他无关,他只在乎自己兄弟和自己村里人,他杀人劫粮是为村里人吃饭,他纳投名状杀路人是为找出路,所以为了目的,为了情义,他抛弃了善良和道德,他可以不择手段。莲生是他抢来的女人,是不是真的爱他他并不关心,只要能解决需求就行,所以其实他真的不在乎那顶绿帽子,也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他们的口号就是抢粮抢钱抢娘们。他们就是匪,但匪一般就重对兄弟和自己人的情义。手下兄弟奸污民女被庞青云处决,赵二虎是反对的,尽管他知道那是罪有应得,他们犯了军纪,可他还是想阻拦,为什么,他其实眼中并没有军纪,从他私发军饷就知道,什么军纪啊道德啊对他来说就是屁,他只有不顾一切为兄弟们好的想法,除此之外,皆可舍弃。

所以赵二虎阻止杀降,一不是为名声,二不是为信用道德,这些东西从他当匪开始,他早就抛干净了,只是因为那里边有他兄弟,他对不起谁都可以,但他从来不想对不起自己兄弟。哪怕后来庞青云要杀他,他把庞青云当兄弟了,也就义无反顾地一条道走到黑了。

而庞青云呢?他千算万算算错了一点。他其实压根就不信投名状,也就是说他压根不信什么兄弟承诺,情义这玩意。相对赵姜二人的匪气,他其实还是比赵姜二人有些道德意识,他打仗是为了做官为穷人做主,他杀路人纳投名状时是三兄弟中唯一一个有犹豫的人,因为他知道他杀的是路人,是穷人,是无辜者,这违背了他的理念,但又迫于无奈不得不为之,才有了那句告诉路人投胎来报仇,他不想这么做,不想杀路人,但他又是一个可以为了实现目的,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的人,从电影开头,庞青云承认自己装死捡回一条命,他是一个可以为了实现目的忍辱负重之人,他其实也觉得装死苟活有辱名声但他不在乎,只有活下去才能翻身,他其实对杀害无辜穷人纳投名状也于心不忍,但他还是功利性战胜了感性,选择走上了这条无法回头的路,所以,同样,他也不喜欢杀降,但为了战争胜利,抢夺南京,他还是杀了。

如果非要说三兄弟里谁是好人,我宁愿说庞青云是好人,也不会认可赵姜二人是好人,但其实三人都不算好人。

所以需要提一下,电影院和网上的投名状是阉割版,很多人看阉割版确实被误导了自己的认识,建议看原版。

与原版不同的地方都有哪些,一,抢钱抢粮抢娘们这句口号给改成了抢钱抢粮抢地盘,这点儿影响不大。

主要被删了两段,第一段开头,姜武阳被凌迟处死,足足演了五分钟,很震撼很残酷,所以惨遭和谐,导致看了阉割版的有些人还以为姜武阳最后没死,他是最后的赢家。其实历史上刺马案的原型张纹祥也是被凌迟处死的。

第二段被删除的也是本片的灵魂,直接导致阉割版的本片掉了一个档次,就是对应片名的纳投名状情节,三兄弟抓了三个村口过路人,一人一刀捅死一个,算是纳投名状,这才是投名状的意义所在,也就是三兄弟每个人都背上了血债,都成了有罪之人,别无其他路径可走,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牢牢捆绑在一条战船上,也就是片中的那句从此兄弟的命是命,其他人皆可杀。

这才是本片的灵魂和精髓所在,纳投名状是姜武阳提出的,他有想法,第一个冲上去杀人的是赵二虎,没有丝毫犹豫,然后姜武阳也是一刀结果一个,把最后一个人丢给了庞青云,由此可见,赵姜二人本来就是那种不在乎人命的匪,现在找机会把庞捆绑在一起,没有丝毫犹豫,唯独庞青云不信投名状,也不想杀无辜穷人,一直在犹豫,但呆在墙脚里没有其他路可走,也只能硬着头皮干了,临了他还对被他杀之人说要他记住自己的脸,投胎再报仇,由此可见,庞的内心对自己还是有所谴责的。

因此,三个人论狠,实际上是姜大于赵大于庞,赵是土匪头子,姜是土匪老二,虽然是为村子,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之前一直在干杀人抢粮的勾当,而且姜还是那种能为抢双鞋直接动手杀人的人,不管目的多正义,赵姜二人的土匪行为都证明了这二位是狠人,只有庞是里面对唯一一位会对无辜者有同情心的人,所以庞说他理想是为穷人做主我认为不是假的,装的,他是真的想为穷人做主,不然也不会直接开口减税三年。至于姜才是心最狠的,无辜的人说杀就杀,连很熟的嫂子杀起来也不带犹豫的。姜赵二人那就是只认兄弟命,不认其他人命的匪。

可结果呢,两段一删,阉割版的看下来,反倒让大家觉得庞最狠辣,赵是个老好人,姜太单纯,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解。

这也是《投名状》的最大特点,主角三人手上都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没有谁是清白的,没好人,一举颠覆你对传统意义上主角正义观的认知,类似的作品还有《无人区》,片里没有一个人能称的上是好人,把这样的残酷性表现出来的作品方乃神作。

所以这其实就有意思了,三兄弟包括莲生算好人吗?肯定不算,但算坏人吗?也不能说,毕竟每个人也都有各自闪光的一面,所以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其实他们都是为生存为各自目的而奋斗的人,但结果呢?下场一个比一个惨。而阴险狡诈的三公呢?屁事没有。坏的可以说很透顶的何魁呢?依旧好酒好肉吃着,潇洒日子过着。这也就是还原本来的面貌,什么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本来就是忽悠人的鬼话。

可以说庞青云为了翻身实现理想真的够拼,如他所说也确实是如履薄冰。

只是庞青云还是错了,他以为他通过投名状成功利用了赵姜二人帮自己翻身,去实现目的,但是进了人家的圈子,你就不可能再跳出来了,他不信投名状,不信兄弟情,耐不住两兄弟死信,所以庞青云最终还是玩砸了,生我们一起生,只要你一天是我们兄弟,那你就永远是我们兄弟,所以就算死也要带着你一起死,这就是兄弟情。

而这一切悲剧的根源在哪里?其实还是因为大时代大背景,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混乱年代,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舍弃了一切,舍弃了道德和尊严。就算是莲生,只要能生存,能吃饱,过好日子,她也可以屈从于任何一个男人。而赵姜二人为了兄弟情,为了村里人,做了匪,抛弃了良知和道德,就为了守住他们仅存的义气,庞青云为了理想抛弃了一切,包括赵姜二人所信奉的兄弟情义,于是他们都成了朝廷的工具,被朝廷所利用,等没有用时也就做了牺牲品,小人物跳不出大时代,只能成为时代的垫脚石。

不得不说陈可辛导演的水平就是高,《投名状》绝对算得上是佳作,而且也算的上是国产古装大片的正名作,让大家看到原来国产古装大片不只有花里胡哨的大场面和狗血的人物关系,原来也可以到处都是脏兮兮,灰头土脸的,原来也可以有赤裸裸的残酷人性。只是当年出于阉割版和其他各方面原因,导致票房不高,口碑也称不上好,时至今日大家才发现华语大片中还有这么一部遗珠,当年《投名状》收获的大奖也算对这部生不逢时的作品的一种肯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