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实?残酷还是美好?

20世纪40年代在反法西斯的同时,在意大利电影界掀起了一股“新现实主义”风。

二战结束后,意大利全国萧条,战争带来的创伤在一时之间根本就不可能修复。

在意大利各个地区都存在着严重的失业和贫困。

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维托里奥·德·西卡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中最有才华的导演。

他的经典代表影片《偷自行车的人》被称作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

...

同时该影片获得了第二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球奖特别奖。

而这一部影片也出现了一个影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这一部电影的演员全部都是非专业演员。

影片以二战作为背景。

二战结束之后,罗马这一个城市和其他城市一样到处都充斥着失业和贫困,一个工作前面聚集了无数的失业者,他们都希望这一次的工作能过落到自己的头上。

...

「里奇」同样是一个失业者,但是这一次他的运气比较好,他获得了一份工作。

但是生活随时都会给你来一个转折,这一份工作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辆自行车,而里奇原本是有一辆自行车,但是坏掉了。

看着里奇犹豫的样子,下面的人纷纷争论说自己有自行车,可以做这一个工作,里奇不愿意放弃这一个工作。

...

他向自己的妻子说明了这一个情况,妻子虽然生气,还是为了他将自己的嫁妆-床单当掉,让里奇去买了一辆自行车。

原本以为有了自行车就可以好好的工作的,可是现实就喜欢和你开玩笑。

里奇上班的第一天自行车就被偷了,他追了很远还是没有追到偷盗者。

...

自行车是他开始希望的地方,与他而言不会简单的放弃。

他先去报了警,结果警察告诉他让他自己去找。

第二天他带着儿子和朋友一起去寻找自行车,一行五人,他们相互分好工说一个人看牌号、一个人看链子等等,但是他们五个人却始终在一起,并没有分开寻找。

或许他们在相互找寻自己的安全感,所以从来没有想过分开行动。

...

本来以为自行车可能不会太多,结果在这个地方自行车随处可见,这个寻找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当然在这一个地方没有找到自行车,但是在回去的途中,他再一次看见了那一个盗窃犯。

这一次命运还是没有眷顾他,他还是没有追到那一个盗窃犯。

...

里奇将目光放在了那一个和小偷有接触的老人身上,还是无果,但是里奇依然继续的寻找。

其实在自行车被偷走的那一刻于观众来说我们觉得这一个自行车肯定找不到,但是与里奇来说他知道可能找不到,但是也要找啊,这个可是他一个充满希望的象征。

...

而电影里面里奇的儿子反而像一个大人一样,里奇买回来自行车的时候忍不住向自己的儿子炫耀,而小孩却在给老爸擦他的自行车,甚至还“批评”一两句。

在找车的过程中孩子几乎全程的跟着里奇,特别努力的跟着自己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小短腿,就像是一个“善后者”或者说“保护者”。

他一直保护着爸爸里奇。

...

看完之后你不会相信这两个人只是在大街上随便找的演员,完全不相信。

但是其实里奇的角色的扮演者原本就是一个失业者,所以他只是本色出演,电影拍完过后他继续失业。

就像是《何以为家》里面的那一个小演员,因为那样的生活本来就是他自己的生活。

...

现实不华丽、不刻意。

这样的故事就是现实的“伤痛”。

而这样的才是现实,才是真正的现实,很多影片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帜,一直讲述伪现实主义的故事!

“人的命运在社会的运转过程中有时显得轻如鸿毛”


微信公众号:不贰工厂

为大家推荐各类好看的电影和影视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