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这是子枫今年新作电影的第一部,后面还有《再见,少年》(4月16日)、《秘密访客》(5月1日)、《盛夏未来》(8月14日)等多部电影,这部打头阵的电影得到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

子枫的短发

我们先来说说这部电影好的方面

一,情感共鸣

想必这部电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情感共鸣,尤其是那些有弟弟妹妹的姐姐,加上子枫那具有爆发力的哭戏无疑是把这种情感共鸣提高了一个境界,让这部电影变得异常的好哭,可能很多看过预告片的同学在听到“弟弟”说出,“可我只有你了”后便留下了眼泪,也许许多同学都经历过父母的“重小轻大”“重男轻女”所以让电影又具备了一定的带入感,让电影的感情表达更加具备了共鸣性。

二.反应问题

一部好的电影往往要能够反应一些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我的姐姐》中反应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中国社会上流传已久的“重男轻女”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已经慢慢减弱,但是还有许多的家庭存在这种情况,电影中的子枫则是在这种家庭成长中的孩子,父亲甚至因为她是女孩子修改她的志愿,因为她的打乱了他想要二胎的计划对他拳打脚踢,甚至游泳池在她溺水后准备袖手旁观,这样的童年也成为了她对她弟弟不待见的最初原因。其实姑妈也是重男轻女的一环,让弟弟读了大专,自己参加了工作,这种放弃也给了他们两个不一样的生活。

...

姑妈

第二个问题,道德绑架,在子枫回家后亲戚们一致认为这个“弟弟”的扶养问题应该由她负责,简单的来说便是让我她应该下辈子为这个刚见面的弟弟而活,放弃自己考研的梦想,放弃自己剩下的人生,他们认为这合乎情理,理所应当,这种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孩子还小,人都走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这些都是道德绑架的日常用语,电影中子枫用自己的行动来反抗这种道德绑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一种选择,她想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

姐姐和弟弟

三.角色选择

《我的姐姐》在角色选择上做得很好,子枫饰演的姐姐,一朵小红花里面的朱媛媛饰演的姑妈,还有自带喜感的肖央都为电影添色不少,小演员的演技也很好,让电影不会因为演员造成一种尬的效果。

...

毕竟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也是存在一下缺陷

一.电影有一种烂尾的感觉

也许有人要说这是在给观众想象空间,但是在我的层面想,留给姐姐的选择并不多,要莫把弟弟送走,自己去读研,这种结局让导演刚搞出来的姐弟情深的感觉直接给搞没,要莫就是姐姐放弃考研自己带走弟弟,这种结局看起来和姑妈的很像了,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人生,看着大公无私,但是这不是又和上面的道德绑架妥协,就算不是妥协也让观众有一种惋惜,也许有更好的办法,但这种烂尾的感觉在看完电影的我心理挥之不去

二.导演让小孩子早熟

本片由真实事例改变,现实中的弟弟两岁什么都不知道,最后被姐姐送走,电影中导演把弟弟设定成6岁左右的年龄,但是这个六岁孩子的心智感觉可能快18了,不哭不闹,能帮姐姐倒红糖水 能帮自己找领养的父母,情商高的有点离谱,正常来说一个孩子一直被父母抚养在父母去世后却不哭不闹,一个陌生的姐姐立马就特别亲近,感觉我家的妹妹我带了快10年了都没有怎么亲近过(  ̄  ̄),导演这难道是给孩子打了催长素。唉,离谱

...

其实这部电影还是很好看的,演员用各种细节表演让电影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生活的矛盾,让电影可看性大增。喜欢子枫的同学建议去看看(⁄ ⁄•⁄ω⁄•⁄ ⁄)最后附上子枫的美照

...

...

...

...

文章仅表达个人意见,没有别的意思,求别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