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生活在时代的变化之中。现在的我们是,以前的人们亦如是。

影片中的一大家子分居三地。年迈的父母在老家,大儿子、大女儿和二嫂定居东京,三儿子在大阪,小女儿在老家照顾老人。家庭的形态,早已不是历史上的大家族聚居,而是儿女们为了各自更好的生活,选择异地定居,老人则自己留在家中。

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但远在东京物语拍摄的年代,导演之所以拍这样一个片子,或许也想反映:工业化的进程下,人们背井离乡,为了更好的前程,而后定居他乡,组建自己的家庭。又苦于生活劳碌,生活距离太远而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

导演通过几个人物的对话,展现了他的观点。大儿子和大女儿年岁最长,生活的压力很大,他们在母亲葬礼结束后便匆匆离开,大女儿还带走了母亲的几件衣服。平时负责照顾二老的小女儿对此感到不舒服,她觉得大哥大姐太不孝顺,只会索取母亲的物件,不懂得报答父母。而且难得回家一趟,还不多待些日子陪陪孤零零的父亲。二嫂却说,他们也有他们的无奈,你到他们那个年纪就知道了。人都是会变的。

大哥大姐人到中年,养家糊口的压力是不小的。每个人都以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为重,又如何指摘他们呢?

记忆最深刻的是奶奶去世后的清晨,爷爷站在河边看朝霞,说“今天的黎明真美啊,又是很热的一天呢”,由此看出导演的用意:世事无常,用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珍惜当下的每时每刻,不辜负身边的人,至少在别离时少了些许遗憾。

对奶奶的感情之深,则体现在得知死讯时的沉默,上下滑动的喉结。这一幕细腻而真实,因为人一旦得知爱人离世,一开始都是震惊的。记得儿女们离家后,他一个人独守空房,扇着扇子,目向远方,喉结再一次上下滑动。爷爷在默默地思念死去的妻子,他也懊悔自己为什么不趁妻子在世时,对她好一点。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小津总是把机位安得很低,这种观察者的镜头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传统日本家庭的空间、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平淡又真实的生活,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而作为转场的空镜头,也呈现出日本现代与传统交织,工业化大张旗鼓地进行中,打破了原本的生活形态。而家庭的形态、家庭成员的观念以及他们的关系,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发生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