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也是少年的我

每年去电影院看的电影也就那么几部,以前都不会跟风去看电影,比如电影《小王子》上映之前,我就因为被原著小说打动,说什么也要拉着同学去看。结果,被中文配音深深“迷醉”,电影3D效果也很一般,悻悻而返。多次看电影的经验告诉我,除了没有理由且一定想看、要看的电影,其他的,无论电影的主演为了宣传跑了多少城市,铺天盖地的文案广告宣传做的有多广,上综艺、上节目宣传有多火热,都要先等等,再等等,等上映至少一两天再去看。我想看的电影,我都会看看评分,还要看看部分理性的影评,再决定要不要去看这电影。所以《少年的你》,是真的不出意外的惊喜了!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

                                                                             《少年的你》

...

看完电影,反复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有两个疑问:1.如何看待魏莱的死?2.如何看待沉默的大多数?

01 魏莱的死

看完电影,同去的他一直跟我说魏莱不该死。电影是有一个戏剧张力在的,临近高潮点——魏莱的死。在她死之前,我们看到这个青春靓丽、成绩又名列前茅的女生,心里是发毛的。魏莱看似充满无辜神情的双眼里,充满了谎言和暴力。她对陈念的逼迫,像蓄力张开的弓,我们都在怕这弓上的箭会在某刻——比如高考当天“射向”陈念,毁掉了她的高考前所有辛苦隐忍;可是,当她真正死了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心里其实都为陈念松了一口气,那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一种“坏人必须受到惩罚”的思想;但转念,我们又会为自己的幼稚思想感到惭愧,因为我们没有站在理性的天平去分析问题,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好恶,感性地认为“魏莱死了真好”。

...

而魏莱,也才刚成年的年纪,成绩好,家境好,这样误入歧途的女生,不应该就这么死去,她应该活着,为自己霸凌的行为负责并忏悔,再被教育,被引上正道。

是的,我觉得她不该死。

她有罪,并应该受到惩罚,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应该向胡小蝶和陈念,还有其他被她威胁参与霸凌被处以退学的同学道歉,她的父母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的错误……

可惜,没有如果。

电影让她以死亡退幕,留下的是给社会、给学校、给学生、给像魏莱父母这样的家长以思考,因为每一方都对魏莱的死负有责任,而其中最大的责任,应该交给魏莱的父母……

02  沉默的大多数

电影把遭受校园霸凌放在一个关键的时刻:高考最后冲刺期间。作为过来人,大家都知道这最后的几个月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抓紧每一份每一秒,把一切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才是大部分学生的选择,其他事情都排在了第二位、第三位、第N位。所以,面对霸凌,他们的沉默、置身事外,是容忍了霸凌事件本身,也是对施暴者的纵容。就连最开始的陈念,都是置身事外,直到胡小蝶出事。沉默的大多数,还是存在。

     假如说,在胡小蝶遭受霸凌后第一次呼救时就有人立即伸出援手,进行及时反击,结局会不会好一点呢?也许会,也许不会吧!

因为魏莱善于伪装,会极力否认事实,除非被抓到证据;因为校方会迫于压力,极力隐藏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压住丑闻;因为老师会不相信漂亮乖巧、成绩又好、家境优渥的魏莱会参与霸凌;因为魏莱家境优良,就算霸凌事件暴露,所受的处分也可能只是校方的小小警告;也因为就算揭露了霸凌的事实,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受害对象或者被迫成为加入新的施暴者……这些都有可能会是陈念同班的学生只想做沉默的大多数,而不敢揭露事实真相的原因。

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暗藏汹涌的波涛。

看似平静的学习生活下,嫉妒、霸凌、小动作不断,小小的班级也是一个小社会。大部分人面对这些暗涌,还是选择明哲保身,这是大多数人的处世之道,正义行为往往要付出代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所有英雄背后的牺牲,也不是寻常人可以承担的!

...

...

这里想再夸一波千禧弟弟的演技,很稳重,一如《长安十二时辰》的表现,不掉分很惊喜!周冬雨的花式哭戏也很精彩!

所以,回到开头,还是那句话,看看评分,先观望观望总是没有错的!毕竟同“抽王八”游戏一样,大多数“王八”总是被没有准备的人抽到,最后吃瘪的还是自己!

等等,这部讲“校园霸凌”的电影,让我想起了郭敬明的某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slove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