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正好闲来无事,在家里看了寄生虫这部电影。开头倒像是喜剧,看到一半感觉惊悚,结尾在那个艳阳下的生日party上,所有人道德的污点都被无限放大。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故事开头在一个半地下的居室中,家中突然收不到网络信号,最终跑到了家中的制高点——马桶上才得以连上外面咖啡馆的WiFi 。这一家人中,女孩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男孩连续考了几次大学都没考中,父亲慵懒,母亲啰嗦。每一个人都宅在家里,因为他们都没有工作。家庭偶尔的收入便是帮着披萨店折折纸盒,却还因看了网上的教程而丢掉一部分工资。
这个收入低微家庭的转变从男孩的朋友抱着一块大石头来拜访他们家开始。经朋友推荐,男孩做了富人家的英语家教,并借助各种手段,卑鄙地使得富人家的美术教师,司机和保姆,分别由自己的妹妹,父亲和母亲担任。这个家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寄生虫”,而在一个雷雨的夜晚,一切又被一个突然的来访者打破· · ·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很难用之前“非黑即白”的观念来看待每一个角色。“寄生”在富人家中的母亲说:“钱是熨斗,能把一切褶皱抹掉。如果我们有钱了,我们一定会比他们更善良。”富人对他的妻子说:“你有没有闻到司机身上的气味?就像有时坐地铁可以闻到的那种。”妻子回答:“不知道,我已经很多年没坐过地铁了。”影片中所有的对话都合情合理,甚至说,所有的对话都很能代表这两个阶级的普遍性,那么导致最后血淋淋的结局的那个恶人又是谁?大抵是这个社会,是极难改变的现实吧,又怎么能说这些寄生虫们不道德呢?
一个人,一旦缺失了太多,只要有绳索,是一定会抓着往上爬的。而当他们以为自己已经改变命运之后,哪怕是一点点厌恶或蔑视,那些时刻提醒他们,他们来自怎样不堪的过去的东西都会成为一切疯狂的导火索。
我出生没有含着金汤匙,你又凭什么让我佯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