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国家的安危;她在面临国家被侵略的险境之时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迎击敌军;她曾经在战场上四度受伤,却又再次义无反顾地走回战场;她在战场上狙杀的敌军比很多男人都要多很多;她站在很多男人的前面,保护了很多的人;她用她的个人魅力吸引了她人生中对她最重要的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向她表达了爱意;她在国家面临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没有逃避,甚至表现得比绝大部分男人还要英勇;她是一朵盛开在战场上的荆棘玫瑰,用她尖锐的刺去攻击敌人,再把盛开的娇艳带给祖国;她就是前苏联著名女英雄、王牌狙击手、造就在战场上,击毙纳粹兵达三百多人的传奇、海军少将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本来柳德米拉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历史系的女学生,父亲是位严厉的军人,几乎从来没有对她笑过,就连对她考上了大学这样的事情,也只是说这是她应得的,不过,虽然话语之间比较冷淡,居然能看出父亲对柳德米拉浓浓的爱、以及他以这个女儿为自豪的心情,或许也真是父亲在生活上的言传身教,造就了柳德米拉冷静,刚硬,果敢,绝不服输的精神,母亲则是很温柔的母亲,对女儿和丈夫都很好,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又考上了名牌大学,按理来说她今后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在战争面前,女性本来也是可以选择躲避的,可是柳德米拉没有,她选择拿起枪走上战场,一次次地冲锋在前,击杀了三百多个德国纳粹,完成了很多男性都没有完成的战场上的传说,她用柔弱的肩膀保护着她所热爱的这个国家,甚至保护着那些躲在她身后的男人,就像影片中她在美国,为了鼓动人民起来抗战做演讲的时候,对台下的男人们所说的一样,“你们躲在我的肩膀后面已经太久了。”
刚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因为很开心,男生和女生们决定去庆祝一下,女生们想看电影,男生们想去玩射击,在双方人数持平的情况下,柳德米拉的一票让他们去玩射击,跟朋友之间的射击比赛,让她发现了她在射击上过人的天赋,在当时负责他们射击的射击教练的大力推荐下,柳德米拉参加了军队组织的射击训练,知道女儿要去参加训练,母亲很不舍,父亲依旧保持沉默,本来柳德米拉可以不去的,只要她父亲写封信就行,但是最后她选择了去,因为她的骨子里流淌着父亲的血,流淌着父亲那坚毅果敢、敢说敢为、冲锋在前的血液。
时间没过多久,战争就开始了,柳德米拉之前在一位女同学的介绍下认识了对方的兄长,女同学的兄长是学医的,因为是相亲认识的,所以柳德米拉还去了男方家,男方父母的问东问西让她觉得很不舒服,在男方家中,广播声响起,原来女同学兄长一直宣称不会开始的战争,就在那一刻打响,听到这个消息,男方一家人都惊愕了,最后还是女同学跑去关了广播,拗不过男方一家人,柳德米拉最后还是陪女同学的兄长去看了歌剧,但是在看歌剧的时候,她因为心系国家安危,所以早早的离开,表示要奔赴战场,女同学的兄长自然是苦口婆心的劝她不要去,柳德米拉却告诉他,“我是要上战场的,比起在这儿,战场更需要我。”就这样,柳德米拉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书写了一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位苏联女英雄的传奇。
(未完待续)
女英雄的传说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都市中人的理性与疯癫(社会认同与怀疑)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思考别人,却从未有过真正的理解,只是把心中的荒诞和猎奇投射成别人身上的影子,以为那就是对方。社会与箱子,都是牢笼。投身社会,接受现代文明规则的约束;或走进“箱子”里,立足社会外,窥视他人的百态,将自己放逐在钢筋 ...
活在规则牢笼中的人们 人们靠规则组成团体,并且以规则维持团体的运行,即使这个规则在外人眼里看来是荒谬的,但是规则内的人仍将之奉为圭臬。现代社会的规则如同流动的沙子,侵蚀着人原始的纯粹;激发人罪孽般的冲动与欲望;掩埋人性中的光辉,继而吞噬一切。名为现实的“ ...
末世里的雪,黑白交界的混沌 黑白的世界,无止境地落雪,即使无暇的白,也化不开黑白交界的罪恶混沌,耳畔传来的风中夹杂着人们的贪婪,也许每一个从身边擦肩而过的行人,他们心中都有罪恶的种子,而这份罪恶,源于人生来就有的欲望:对金钱的,对情欲的,甚至是一种麻木的、遵从 ...
民众意志,驱动权力更迭 如果将创世王理解为天皇(或权力的象征物),戈尔戈姆党所做的,便是维护其存在,保证当下社会机器能顺利运转,同时巴结好现首相,以付出怪人种族利益为代价,获取种族幸存的机会,没有反抗,只是麻木妥协,三神官最后可谓是成为了集权的附庸,体现出 ...
成为陪衬物,亦或走自己的路 没人知道她经历过多少崩溃,她像是一朵盛开在黑夜里的花,在黎明前枯萎,婚姻成了女主这一生的束缚,封建的婆婆,大男子主义思想的丈夫,她一生都在积极追求事业,却一生也没能逃过家庭的诅咒,在度日如年的环境下痛苦挣扎,这一挣扎,就是二十年,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