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千与千寻》在日本上映,上映后的几年便拿下了包括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等诸多大奖。其中《千与千寻》更是在第52届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的动画作品。这既是对优秀动画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宫崎骏作品中常年对于环保、和平这类关乎人类命运的普世主题的隐喻的赞美。

...

18年后《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多年以后依旧感动,回想起十几年前,那时还在上小学,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学回家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的一个点播节目意外的看到了千与千寻这部动画作品,瞬间被里面新奇的设定所吸引,在还不知道久石让这位音乐巨匠的孩童时代,《千与千寻》里面的每一段背景音乐都如珍宝一样反复聆听,不知疲惫。可是怎奈世事难料,当初的吉卜力工作室现在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可是他们留下的经典作品却依旧让人难以忘怀。

...

宫崎骏在对于这部作品的回忆中曾提到:“固然我们早已过了幼拙的时光,但我们不是一样保有记忆吗?过去的梦想还是能够在那些支撑着社会的成人身上找到的,如果你也相信这些事情会发生在10岁的女孩身上——那你的幻想也一定是真实的。”

是的,初看之下这是一个小女孩成长的故事,这是个幻想与现实的故事,可能一切都是虚幻,但是虚幻之下可能也有真实。影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十岁少女千寻的奇幻经历,千寻与父母搬家前往一个全新陌生的家,千寻百无聊赖的坐在后座上,完全提不起兴趣。旅途持续着,父亲为了抄近道,发现了山林间一座诡异幽森的隧道,父母不顾女儿的阻拦强行进入到了异空间世界,一个荒无人烟的城镇。

...

夜幕降临后,这个城镇突然变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无数的神明和精怪们纷纷现身,他们来到汤婆婆经营的澡堂释放一天的疲惫。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如果不工作,就会像千寻父母一样,被汤婆婆变成猪。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寄身于汤婆婆的澡堂,在辛勤工作的过程里,结识了诸多新的朋友,同时亦经历诸多不可思议的事件。在这样的过程中,千寻的心智有了感悟与成长,她不断思索着,等待一个拯救父母、也拯救自己的契机,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后,最终千寻在他人的帮助下拯救了自己和家人,回归现实。

...

《千与千寻》可以说是宫崎骏老爷子的巅峰作品,对比以前备受的好评的《幽灵公主》,亦或是后来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对于社会问题的隐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宫崎骏依旧采用了经典的叙事模式,让观众熟悉整个故事的模式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观众的认知度,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快速进入影片规定的背景下。他用深刻的人物经验来展现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矛盾,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使人物得到彻底的升华。

...

如果单纯谈到深度,那么显然就低估了老爷子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实力。不得不说宫崎骏对于动画的理解是世界大师级的,动画电影其本质核心依旧是动画,而动画主要服务的对象还是孩童。宫崎骏通过《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希望所有观看这部电影的女孩都能像千寻一样朝气蓬勃,这部影片适合每一位即将踏上或走过人生之路的女孩,并告诉她们如何获得勇气和如何在挫折中奋斗和坚持拼搏,毕竟这是一个必修课,没有人能逃脱。

而影片中通过千寻的历险所产生对于社会的暗喻也是相当巨大的,正如同本作的完整片名一样,其实并非大家习惯性所称的“千与千寻”,而是“千与千寻的神隐”——重点恰好在最后那个经常被人遗忘的词上面,也即本片的英文译名,《Spirited Away》。

...

神隐一词有两种意思:一种为神的消失、神让你消失;另一种解释所谓“神隐”,意即“被神怪隐藏起来”,受其招待,而从人类社会消失、去向不明,而从影片的英文名似乎也能在其中窥探一二。回到故事的开头。10岁的千寻坐着父母的车搬迁到一个新的地方,而影片上映的年份是2001年,而1991年正是日本泡沫经济垮塌的一年,这十年也被日本称为消失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日本经济大幅度没落,东京的GDP能买下整个美国的豪言在如今看来也成了痴人说梦,可是在那个时代整个日本国内都洋溢着一种浮躁的心态,随着日本国内经济的飙升,国内一派欣欣向荣的暴富盛景,投机氛围也空前浓厚。当时的白领们下班打着一万日元起步的出租车,到夜总会和高尔夫俱乐部一掷千金;富太太们更是跟着旅行团占领了欧洲和美国的各大城市,从奢侈品店到全新楼盘都被日本人横扫而空。当三菱地产以2200亿日元买下了纽约地标建筑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大楼时,这种全民狂欢彻底膨胀到了顶峰。标价完全沦为数字,人人都有钱,没有现金还可以刷卡,没有工资还可以贷款,买不起就赊账,先消费再说——“先吃没关系”。这与影片开始千寻父母未经店主同意便大吃大喝何其相似?人人都活在遍地是黄金的梦里,今日先逍遥,明日之事明日再说,人间就是天堂,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

可是,惩罚终将到来,如果所有故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千寻的爸妈被变成了猪。作为对无休止贪欲和忘记过去、忘记自己身份的惩罚,而千寻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也失去了自己的名字,作为小千在汤婆婆的澡堂里面打工。影片中所映射的日本社会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公司破产,银行破产,国家负债累累,家庭经济寸步难行,一片萧条之景。对于小孩来说这可以说是一场噩梦,那对于成年人来说恐怕就是一场灾难,在一个需要生存下去的世界,一味的膨胀让人仿佛活在梦中,如痴如醉,可是欲望和贪念在现实中早已膨胀得无法满足,以为是幻境其实就是真实。失去曾经所拥有的的一切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

《千与千寻》中不光是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警示同时也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反思,电影里面的巨婴和河神便是如此。本来清澈的河水被人类肮脏的垃圾填满,变得恶臭难闻,而日本这个国家在那个时代更像是一个巨婴,以为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婆婆得听他的,那么婆婆手下的工人也同样是自己的附属品。千寻在动画中是个小女孩,可是深层次上千寻更像90年代初期一堆为了日本未来奋斗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选择迷失自我,也没有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之中,他们所想的便是寻回当初消失的一切。影片中千寻与汤婆婆签署工作契约时,汤婆婆正是想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夺走她的名字,让她以“千”的身份留下来,这就是宫崎骏坚持要保留的标题“千与千寻”的由来,暗示着一场关于寻回自我的旅程。最终汤婆婆的魔法失效了,贪婪的大人活该变成猪,但纯真的孩童不会受到诅咒的困扰。千寻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任务,她是主动要求来工作的,为了拯救自己的父母,也如同90年代初期那些年轻人一样,从泡沫经济中复兴国家的经济。

...

油屋更像社会的缩影,千寻则是一个不被诱惑蒙蔽双眼的纯真孩童,遵循着父母最初教诲自己的,那些质朴而珍贵的生存之道,像在现实中里一样与它们相处。店主不在就不应该先吃,不想要的金子就拒绝接受;觉得害怕时哭出来并且承认,不再畏惧后果断上前勇敢面对;遇上坏人心有戒备,遇到好人心存感激;想要救人就付诸行动,负责工作就认真对待;她毫不犹豫地把河神给的珍贵丸子分给了素不相识的白龙和无面人拯救他们。正是靠着这些单纯却充满力量的选择和行为,靠着孩童关于这个世界认知的本能,才让千寻最终拯救了自己和家人。

...

人们迷失在繁华庸碌的现代都市中,美梦像泡沫一样破碎,正是因为他们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忘记了自己的信仰,忘记了能够凝聚起国家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意识。正是因为忘记了所以才要寻回,《千与千寻》正是想向人们阐述这个主题。它从画面、音乐、情节、台词、主题等各个方面,这部日本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都用最高水准呈现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精彩绝伦的寓言故事。因此,它就像一个警世寓言那样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在未来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宫崎骏老爷子和他的团队通过那无数张原画所展现出来的坚持与不懈正是对这个世界最真挚的热忱和美好的向往,对于这个世界最深沉的爱啊。

...

宫崎骏曾经在访谈里说过,千寻是一个不同于娜乌西卡那样充满力量的、有着特殊代表意味的女性,她就是一个虚弱的、平凡的、普通的10岁少女。她代表我们的过去,当穿过那条隧道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回头了,必须一直朝前跑下去。我们可能会在奔跑中丢失一些东西,可是没有关系,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乃至国家,失去的并不可怕,找回来就行,曾经发生的事情只是暂时想不起来了,但永远不可能忘记。

...

即使镜片破碎也会映出新的景色,即使梦想破碎也会留下美好回忆,不论旅途多么艰险 我都不会哭泣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唤醒沉睡大地,已感觉到我的存在是那么有意义,有的闪耀都在身边,有你陪伴着我,从此不再寻找从此不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