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两个英国士兵临危受命,要向前线作战的队友传达“立刻停止进攻”的讯息,时间只有8个小时,如果讯息传达不到,准备进攻的1600名士兵,会落入敌人的圈套,失去生命!

...

《1917》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剧情,而在于它的制作技术。《1917》拍摄中最难的地方不是角色的演绎,而是各种长镜头的拍摄和拼接,和要跟随两位主角的视角进行故事的推进。

...

《1917》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响效果”三大奖项,可谓实至名归。奥斯卡最佳摄影罗杰狄更斯是《1917》电影成为奥斯卡和其他奖项热门获得者的主要功臣之一。“一镜到底”这种“技术”虽然也是《1917》的优势之一,但“光与影”的运用和构造,才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必须要赞扬下罗杰狄更斯,为观众在观看《1917》时,呈现了最完美的光影美学!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老头,都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他掌镜的电影,个个都如雷贯耳:《肖申克的救赎》、《冰血暴》、《老无所依》、《朗读者》、《007:大破天幕杀机》、《银翼杀手2049》等。

...

谈到“长镜头”不得不提到咱们国内的文艺片电影。记得19年跨年电影《地球的最后夜晚》,宣传点之一就是在电影结尾时的长镜头画面。当时有一记忆深刻的调侃评语:如果通过镜头长短可以成为一个衡量导演是否载入史册的标准,那我家路口的监控摄像头是否可以拿奥斯卡?“长镜头”真的不是拿来装逼的。

获奖大热的《1917》在奥斯卡上并没有获得他们想要的奖项,或者是观众期待的大奖,也有很多观众为《1917》愤愤不平,觉得这是一部神作。虽然《1917》获得多个奖项的提名,也是奥斯卡或者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但是想要真正成为佳作,光靠技术是不够的,故事逻辑、演员演技等,都是缺一不可的。

...

其实《1917》的故事比较老套,虽然有刻画人性的描述,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被评为《拯救大兵瑞恩》以来,最好的战争片。可能是战争片的缘故,导致这部片子有些缺憾。观众们对于战争片的审美是疲劳的,也都知道战争是残酷的,再怎么展现战争的残酷、人性的黑暗,都达不到观众的High点。

...

从技术上说,这种伪“一镜到底”的方式,是值得所有导演学习的。也希望国内的导演真心实意拍片,不要捞钱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