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这个帖子,聊聊最近我看电影的感受。

《年少日记》和《九龙城寨之围城》,几乎是背靠背上映。作为香港的两代导演,郑保瑞和卓亦谦带给了观众完全不同的两种影像体验。但二者如一的是,他们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了一段老香港的故事。

无论是前者极力的还原老香港的造型和风靡一时的香港漫画时代,还是后者小心翼翼地模仿、改造香港的早期文艺片,在气质和内核上感染观众。都用尽全力的再代表香港电影来告知观众,“香港电影没有忘记曾经的辉煌”。

如果说,老一辈在拼劲全力地带给观众香港电影里最骨子里的寸劲与力量,想象帮助观众回想起他们最早喜爱的视觉冲击;新一辈虽然对过去的方法论不再迷信,但还是带着尊重,为香港电影寻觅新的可能性,去复苏,去成长。

香港电影人让人尊重与感动的点就在于,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了,他们代表着共同的文化,他们合在一起才是香港电影的载体。带着这样的意识,无论是更新,还是换代。香港电影都会是香港电影,是一家人。

贾樟柯特意让自己的《三峡好人》,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上映。可《黄金甲》的制片人张伟平确实这么说到的。“他们(新一代导演)所追求的戛纳、柏林,都是我们拿剩下的,又有什么可比性呢?”

与之一比,高下立判。

我一直都很喜欢台湾电影,原因则在于,影片中能看出台湾电影人们在英勇地寻找台湾当地的文化,去运用,去代表。一代一际,生命被延长三倍之多。

我们缺少这种英勇,我们应该支持这些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