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特写开场,然后转黑幕伴随着出呼吸声,出标题——房间。
看过简介,我一开始心理预期是从被拐开始讲起,然后被强暴,受虐,生了小孩,没想到其实直接从房间切入(或许这就是我和成熟导演的区别吧),从孩子的视角展开。
如果不是看了简介,前面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是正常的母子生活。
所以看电影,提前看简介会破坏观影体验的,电影应该是用视听语言来交代故事,观众接受的消息应该是电影本身告诉他的。
这小孩,我一直以为是女生?!
一直等女主说她的儿子,才发现真的是儿子?之前一直是以为那个男人根本不在乎性别,所以叫错了。所以才懂后面,为什么说需要理发——这是男生。
这小孩演得真好,虽然脾气很暴这个暴脾气秒杀很多流量小生,演得真的——。但这个暴也很正常,孩子并不会站在观众角度怜悯母亲,他是一个在小房间里畸形成长的孩子。
这些独白也够好,童音绝了,看着这个小孩这么的有活力,可爱,有生命力,越觉得越压抑,知道他被关在这样的小房子里。
这个片走的是艺术路线,并不渲染被劫和强暴、解救和逃生出房间的惊险,七年被囚麻木的平静,和平静下仍然不会放弃的希望,那些本可以用来刺激观众视听感官的场面,都用简单的镜头带过,而是关注离开房间前和后的内心世界。
扫了一下豆瓣贴子说的案件原型,“被父亲囚禁性侵长达24年,生下了7个孩子,1个夭折”,如果是商业片,肯定是着重这个猎奇。
当他们被解救后的时候,电影才过了一半,如何在离开房间后重新开启生活,这个问题就像逃出来一样重要。
我一开始觉得奇怪,为什么被解救在医院病房,杰克没穿衣服,或许从医学角度会有一个合理解释,但我从电影角度看,这是象征杰克的新生,像新生儿一样,赤身裸体,走下床,重新来到这个世界。
杰克是以新生儿的世界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她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世界,他的世界只有房间和母亲,回家后问他喝什么,他小声地对他母亲说,当外人尝试向他传达什么信息,他只能通过他的母亲作为介质和外界交流,医生、外婆、两个外公,都是抗拒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不仅仅是他接受这个世界,还有这个世界对他的接受,他的外公就无法接受他,不愿意和他有联系,这一点,在电影最后都没有给出结果。
除了孩子,还有母亲对世界的接受,她进入被拐的时候才17岁,在中国才高二的年龄,被解救的时候,她的父母已经离婚了,而她带着5岁的儿子,当她回看当初的照片,看到当初一块的同学,心理是千翻滋味翻滚,人生轨迹被强行打断。
里面有一段看着真过火,主持人智商堪忧。一开始问他为什么被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杀?
然后又问他,他还有其他父亲吗?
最后问,有没有想过一开始让杰克拥有正常的生活?把他留在医院。
三个问题,句句杀人诛心,从电影角度来看,这是在激发矛盾,不然这样的媒体不得被喷死。
母亲的心理治愈是一个比孩子更漫长的过程,会和她的妈妈争执,发泄,崩溃,进医院,面临很多问题的煎熬。
而那时候,杰克已经融入了这个世界,有疼爱的外婆外公,和邻居正常交流,交了朋友。
杰克认为头发是他的力量来源,这是他不愿意理发的愿意,而他现在理发,把这个力量给母亲。剪去头发,也是代表他和过去世界所做的分割。
他两次拯救了她,一次是从身体上解救出房间,一次是从精神上解救出房间。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在电影的结尾,他们又回去看完那间房间,那间曾经束缚他们的房间,杰克觉得变小了,其实是他变大了,和房间里每个物品说再见:
再见,盆栽;
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
再见桌子,
再见衣柜,
再见水槽,
再见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