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Juno):从少女怀孕到社会形态的延伸思考

...

                   (文/火神纪)

青春物语。

每个时代以及每个社会背景下总会有一种语言焕发着某种充满了欲望味道的张狂。

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一切新奇未知并且充满诱惑和征服的渴望。

没有什么是缺憾或者完美的。仅有的,是追求完美或者包容缺憾。——火神纪。题记。

我记得前些日子看过电视上的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一个类似于这部电影的故事。后来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所带给我的并不是我对这部电影本身的思索;反而更多地想起那则新闻来。我在想,如果艾伦·佩姬(Ellen Page)所扮演的朱诺若是生长在我们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下;这部电影又是否还是一个充满了温情的喜剧电影呢。也许,它将像那则新闻一样,变成一部文艺悲剧电影了。

新闻里那个中国版本的朱诺,同样是高中生,也同样偷尝禁果并且少年怀孕;只是不管是在她身边周遭所有人的反应,或者她自己本身的反应,都不像是电影里的朱诺那般。且不说她是否有能力去决定把她肚子里的孩子给生育下来,基本上她几乎连最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也都完全丧失了。

她与朱诺一样,她并不讨厌那个让她怀孕的男孩,甚至对他也都同样怀有着某种懵懂的情感。可是当事情发生了之后,她却完全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男孩身上,并且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一种受害者的悲悯味道来。

这完全是一种中国式的思维。受害者与施妄者,是如此的泾渭分明。报道这则新闻的媒体还算相对比较开明的前卫媒体,可是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同样是一个卫道者的模样来——对男孩一顿的穷追猛打,并且把这个故事大肆地渲染成一个失足少女遇人不淑的现代悲剧。

如果说,是这个中国版本的朱诺涉世未深来不及做更深一层的思索而显得不知所措一味慌乱那倒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作为一个已经成熟的新闻媒体而言,它所肩负的就并不仅仅只是仅有同情和谴责的责任了,它应该更具备一种导向性的作用。

这家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可谓意味深长,我看不到它对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也看不到这个社会对于那个中国朱诺真正发自心底一丝半点的包容和关怀。它对她还是比较同情的,但仅有同情而已;因为在整个中国式的思维里,它在潜意识里直接地把这种婚前性行为或者未成年人性行为定义为不道德的,于是它又直接地把中国版本的朱诺定义成了一个悲剧。

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姿态是非常不健全的一种姿态,从社会群体意识到少女自身的个人意识如此统一一致,与其说是群体意志强加于个人意志,不如说是中国人从骨子里一致认定的共有意志。

性教育的空头口号喊了几十年,可是真正在课堂上所讲的依旧极其有限。中国人与世界意识形态接轨了几十年,有时候我真的很怀疑,我们到底都接到哪儿的轨道去了呢。我们所接轨的让所有的少年人更早地萌发了性觉醒,可是我们的性教育这种最本质上的工作却依旧远远地跟不上。换句话说,这成了一种更歧义上的误导。

男女相遇,相互吸引,相恋,相爱,发生两性关系,男体进入女体,射性,精子与卵子结合,然后怀孕,十月怀胎之后,胎儿发育成熟,然后分娩,生育的过程。从美学的角度讲,每一个步骤其实都是一样的,每一个过程都应该是被我们所熟知的。

可是纵观中国所有的文学作品,或者我们尚在启蒙时代所能接触到的童话故事,所有的故事到了相爱就戛然而止;而更大的时候我们能接触到的情色文艺作品,至多也就到了射精也就最后终止。可想而知,对于后面的故事我们所能发挥的想像力是如何匮乏一种作为基石的原始资料了。

后面的那几个步骤如果搁在动物身上,那似乎可以更容易启齿——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听到关于哺乳动物的交配和繁殖。可是如果把这个步骤搁在人身上,似乎就突然变得艰难起来了。我们一方面强调着人与其它物种之间的差别,可是却从来不说,在某方面人类与其它任何哺乳动物一样,尤其在某些本能方面是完全的如出一辙。

某些学者认为,人与其它物种的最根本上的区别是,人有了羞耻之心。可是似乎也正是因为这种所谓的羞耻之心,一切非常简单明了的事情却变得复杂并且难以说明了。一切只能靠猜测或者妄想,而人类有一种更强大的本能,就是对一切不了解的事物都有一种好奇的探索欲望。这就将本来应该同样可以被美学定义为美好的东西,变成了神秘不可知的事物;而因为有了探索的欲望,那种本能上的东西就被美其名曰为禁果。

为什么人会去偷尝禁果呢,正是因为“禁”。这个道理其实跟那些被冠以“禁书”、“禁片”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实是一样的。

老师们花了四分之一学期的生物课堂讲述了花粉如何进行传播并且与花蕊完全结合最终完成植物的交配与繁殖;可是等了大半年终于讲到了生理卫生里关于人体那一页的时候,只见老师如同平常一样走上了讲台,说了一句——这个章节大家照着课本上的内容自学。然后如奔逃般走出教室。

自学,如何自学呢。找一异性同学进行人体实验?这是黄子华在他的《色情家庭》那场栋篤笑上所讲演的对于他自己的性教育最无奈的一句感叹。而那是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我的学生时代是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可是我所受到的有关性知识的教育几乎是连黄子华所说的那本可以拿去自学的书也不大见。

可想而知,性教育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问题,几乎是所有华人世界里的一个教育难题。因为我们秉承的是同样的文化。让一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又深受“非礼勿视”“勿听”的老师放下道貌的身段给我们讲一讲那“满纸荒唐言”的“淫词艳曲”般的闺房秘事,那几乎是异想天开的事。

大多数的老师估计是种“士可杀不可辱”的强悍态度,以“大无畏”的精神来个“宁死不屈”;后来实在拗不过去了,于是也就能避则避。这里面纵然有一种尊师重道的意味,也有一种自重身份的矜持。谁让性这个话题,在华人世界的文化层面上,永远是提不上台面的隐秘之事而不是一个学科呢。

父母亲所传授的那个版本则是一个童叟无欺的可怕童话——我是母亲从家门口那条巷子尽头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我弟弟则是父亲到上海出差时顺手在黄浦江边给捡回来了。因为老师和父母亲这种“授业解惑”和“善意谎言”,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曾经以为,全世界的儿童其实都是遗弃儿童,而全世界的父母们都是自己不生孩子而四处收留遗弃儿童的慈善家,全世界的家庭都是小型的孤儿院。因为我身边所有的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且竟然没有哪怕是一个人是自己家的父母所生养的。

我听说最牛的父亲传奇是张三,他父亲从天底下最可怕的怪物嘴里给救下来的;我听过最臭的故事是李四,他母亲在猪圈里往外掏猪粪的时候给掏出来的……我们这些可怜的华人孩子们,一夜之间都是形迹可疑身份不明的私生子,多么可怕的残酷童话。

我曾为此,发起并且参加了我这辈子的第一个非官方的民间组织——寻找生身父亲互助协会。多可怕的经历。

现在说来显然有些可笑。后来我真的找来了一些“淫词艳曲”的书来看,可是那些书里尽是男女交合,从不提及孩子的由来,不仅解不了惑,反而更加迷惑甚至对性事充满了好奇。扯到这里,再看回这则中国版本的朱诺新闻,我就觉得此朱诺似乎并不那么可怜,我也不觉得那个男孩也并不真的就必须口诛笔伐千夫所指万人唾骂;我反而觉得可悲。

一个新闻媒体所持的态度以及它对那则新闻所深入挖掘的角度让我觉得可悲。性观念的含蓄内敛以及性教育的落后才是最根本性的原因,而这家媒体所做的挖掘却仅仅只是那些最表层上的东西而非根本。如此舍本求末的报道方式除了对那些想尝禁果的小女孩们起点恫吓作用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不觉得这样的同情以及这种肤浅的谴责有任何社会学的意义存在。

个人如此,群体如此,作为导向社会群体思维的媒体舆论也是如此;这如何不可悲呢。一个中国朱诺的哭哭啼啼之后,还有更多躲在阴暗处的中国朱诺继续哭哭啼啼,而更多的中国朱诺甚至就听信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关于所谓无痛人流的电视广告直接就走进了形形色色的民办医院。

关于人工流产,也许已经没有多少国家还如此合法化地可以在电视上堂而皇之地登广告。这似乎是一个关于人道问题的社会性命题;当然,这个命题超出了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范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我们为什么不端正一下态度不再遮遮掩掩地面对这个避不开也绕不去的问题呢。明了直接地告诉孩子们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两性关系,从出生讲到身体机能彻底地发育成熟,从性交合讲到完成受精,完成一个轮回;然后也告诉他们关于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告诉他们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去做,如何做,做的时候又应该做好一些什么样的自我保护的措施。

毕竟,就算在这样一部美产的所谓喜剧里,幸福如朱诺的故事其实也并不会是被提倡的。可是我们总是绕开这样的一个话题,朱诺的故事总会发生,而在华人世界里的朱诺,只能注定是一个悲剧了。

在说这部电影之前,我说了许多不着边际的话,只是是否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能够看到这两者的内部联系,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

这部电影看起来还是挺温馨的。而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整个过程里我总在感叹的是——幸好,朱诺并不是生长在中国。

我并不是羡慕那个一直在好莱坞电影颂道的大美国所谓的人道,朱诺在那样的一个社会里所受到的宽容和照料是我们所不能想像的。但是我更不想的是一味盲目地歌功颂德,有些地方我们的确做得不够好,为什么不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呢。

中国朱诺缺乏自我的思考,遇事则乱,乱则开始推卸责任,害怕学校以及社会不接受她而以弱者姿态示人以此博取同情;美国朱诺却独立自主,果断,坚韧,不仅家长给予了她许多帮助,社会也不排斥她,以她自己的话说,甚至在学校成了“明星”。

这样的差异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不仅仅只是两个朱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她们周围对这样的一个事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作为少年,对性与爱表现出一种懵懵懂懂,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当整个社会都表现出同样的这种姿态时,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而言,这是非常不健康的。

这部电影的确是一部温馨喜剧,我也许不该扯那些无关的沉重的命题。看官们还是捡喜欢的地方去看,别听我这样东拉西扯的;我所希望的,是对于某些人,有一定意义。

也许可以说,这是一篇非影评的评论;所以,所有厌倦的人们可以打着呵欠开始指责我吧。

2008-09-05;戊子鼠年庚申八月戊申初六;卯。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Juno》

■译名:《朱诺》

■类型:剧情、喜剧

■导演:贾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

■编剧:迪亚波罗·科蒂(Diablo Cody)

■演员:艾伦·佩姬(Ellen Page)、迈克尔·塞拉(Michael Cera)、杰森·贝特曼(Jason Bateman)、珍妮弗·加纳(Jennifer Garner)** **

■片长:92分钟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DTS、SDDS

■摄影机: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制作成本:$7,500,000

■制作发行:福克斯探照灯公司

■首映日期:2007年9月1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