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50集的群像综艺成为了2023年度的口碑之王。
种地吧是什么?
这部综艺配置的卡司是10位平均年龄在23岁左右的糊咖乃至素人,
而主题是在农村里持续200天的时间里种植一百多亩小麦。
虽然刚开始热度不显,但后续长尾效应不断,播完半年后,豆瓣评分高达9.0。
其观众年龄跨度从85后一直延申到00后。
为什么治愈?
它既不完全像《向往的生活》、李子柒短视频那样的田园牧歌,也不单纯是《快乐再出发》《说唱新时代》那样快乐满格的群像综艺,那么观众大喊治愈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请允许我重新描述一下观众看到的故事线:少年们踏踏实实地在田间劳作,反反复复地白干,一起克服了通沟、搬有机肥、种4000盆玫瑰花等困难,最终在集体劳动中收获了家人般的情感,和一大片黄金麦田。
它具备了一些打动我们的要素。
少年,代表着踏实、真诚、希望和重头再来的勇气;
少年们的互动,代表着人与人弱竞争关系下产生的情感联结;
种地,代表着顺其自然的生产秩序;
200天、农村、一百多亩代表着要付出的高额成本,从而削弱了功利性一面。
因此,观众久违的“努力就会有结果”这一朴素事理逻辑,在镜头里得到了印证,从而治愈了城市打工人心底的被剥夺感,引发了情绪价值的共鸣。
即,具备来自上一秩序的朴素事理逻辑的超大城市单元个体与高度市场经济秩序下的超大城市单元是脱节的。
为什么发生在超大城市单元?
因为超大城市单元是通过高度市场化构建的,其属性是全生产要素的高速流通。
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资本的快速掠夺,而交易只是手段。
波兰尼曾说,劳动力过度商品化是市场经济从社会制度中脱嵌出来并反过来控制社会的一大重要标志。
进而,当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被交易时,我们才有了如今主流社会所提倡的优绩主义、精英主义、功利主义。
那么,作为超大城市单元下的社会个体,不自觉地卷是什么?
卷是交易,卷也是掠夺,是刀刃向内的掠夺。
其实卷和躺平都一样,是普通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逻辑的一种方式。
但这种应对方式只是适足削履,并没有真正看懂市场经济的掠夺本质。
在行业向好时,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谋取增量,就像大富翁桌游刚开始那几圈。而卷是红利殆尽时,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造。
所以陆虎的《醒来吧少年》其实是很一阵见血的,他指出了我们如今的状态,以及我们对结果的渴望与失望。
而少年们的《麦芒》《后陡门的夏》等等作品是极富青春感的,意味着往日还未曾被社会磨砺的我们绽放着熠熠光亮。
希望我们做的事,都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