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带情绪的吐槽可能语言不通、毫无逻辑)
今天比起8号那天看完时平静了一些,可以不破口大骂,心平气和地来吐槽为什么这部电影让本(不算太死忠的)粉丝如此失望的原因。开门见山地说问题吧,也懒得就特效、霍格沃茨布景等老优点进行夸了,说实话这些对于我这种剧情向的粉丝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是连“锦”都没有,也没有啥太多谈论“花”的必要了。
在我看来华纳的短视就是这块“锦”坍塌的最大原因,这点之前的@流风揽湖也详细表达过,不赘述了。这种短视在我看来就是用拼凑的小视频(这种小视频审美主要体现在GGAD硬糖、纽特兄弟骨科、嗅嗅等小动物抖机灵等)般的剧情取代了主线矛盾的刻画,让主要矛盾表达无门、边线剧情七零八落。
神奇动物系列建立在哈利波特系列构建的魔法世界之上的,比起波特系列早期儿童文学的定位,神奇动物想要表达的显然更多,更加宏大,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但要延续波特系列所塑造的魔法原则、精神内核等世界观还要在此基础上将波特系列的缺陷(反派的平面化、人物情感转变的单薄等)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可以牢牢将“哈利波特”这个全球IP的粉丝牢牢圈紧还可以以电影的表达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进这个魔法世界,毕竟波特系列的由于要从原著改编电影情节也存在逻辑不畅、细节缺失的情况。正因为如此,神奇动物系列从前两部来看其关键内容主要有:各类神奇动物的出现(电影工业的特效展示、尊重多样性的观念呈现、提倡环保爱护动物的表达)、魔法世界的世界版图(第一部的美国、第二部的欧洲)、国际保密法之争(即巫师到底应该如何生活的议题——能力是否是一种原罪以及压迫之下会产生的极端思想,这其中前两部用默默然来体现压迫下的消极产物,用格林德沃来体现压迫下的主动选择)、GGAD的感情线(GGAD作为哈利波特系列最大的暗糖)、主角各人的感情线(作为平等的人的爱、麻瓜和巫师的爱、有缺陷的人的爱)等。
从这些内容来看,主创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但其最重要的、跨越了两部铺垫的矛盾(甚至包括波特系列就铺垫起的矛盾)——格林德沃等大魔王为代表的巫师高于麻瓜派和邓布利多等平等派的政治诉求的差异,而这个矛盾在这一部中仿佛消失了。
矛盾的消失的主要表现是格林德沃人物刻画的失败。格林德沃是哈利波特系列就阐述过的大魔王,哈利波特系列他的重头戏主要是三个(老魔杖持有者、与阿不思年少时的相识和纽蒙迦德监狱中对伏地魔拷问的宁死不从),当然在大卫叶茨的《圣器》中这最后一段也被毁了。但从原著及过去两部的人设安排来看,罗琳对于格林德沃这个角色的野心是比较大的——他不再是一个为了邪恶而邪恶的反派(参见伏地魔),他是一个有明确政治抱负的、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与爱人渐行渐远、手段与目的逐渐偏离的悲剧式人物。观众也会爱反派(这一点拥有DC版权的华纳绝不陌生),格林德沃就是这样一个受观众喜欢的反派。这样的反派充斥着人性的本能(对力量的向往、对亲密的无法抗拒)和权力对人的异化(因为自身卓越的能力而视比他弱小的人为工具),既有戏剧张力又能引发人的共情。但是,这个角色在这一部却坍塌了,情感上,莫名其妙的工业糖齁得人发晕,也让人无法共情。不知道是罗琳写不好正经cp还是另外的编剧或者是华纳公司迫切想留住cp粉,莫名其妙的告白和摸胸尬得我在影院坐立不安。血盟的设定更加让人莫名其妙,血盟来自于爱而并非互相认同,因为彼此不认同血盟就毁灭了,请问你俩是只在这时候才互相不认同吗?政治理想上,格林德沃在这一部中失了智般的忘记了他追逐了两部的默默然的象征意义——一个被压迫的消极产物简直就是反压迫的吉祥物啊,只知道叫默默然去打架和抓小动物,也压根没有利用巫师受到保密法压迫而产生的交流上的压抑、情感上的隔离反而试图通过对小动物作法来证明自己获取政权的正当性(???),此外其他情节设置更加无力吐槽,以力量见长说出“I HATE PARIS”的疯癫反派竟然让主角当众打脸后一直傻站着(???),怎么了为了在直播画面多留几分钟好收加隆吗?格林德沃的崩塌直接带着的就是对立面邓布利多的崩塌,因为没有理念上的冲突就没有邓布利多正面的表达,所以连带着电影里的邓布利多就如同一个只知道绳索PLAY的英伦摆帅大叔。所以你们俩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差异让你们背叛了年少的承诺,邓布利多又为什么认同保密法对巫师(或多或少)的压迫,没有提。
至此,神奇动物系列本可以展示、表达的政治观已经没有了有力的载体。麒麟“非黑即白”设定的加入更是让这部电影直接降智到儿童都信不了的程度。选举程序的任意性让人怀疑西方长久以来的民主、程序正义是一个笑话,政治领导人的“善良、纯净”的标准也跟罗琳之前对人物的写作自相矛盾。斯内普曾是食死图却是哈利系列最让人动容的角色、邓布利多利用斯内普和哈利等人但他仍是最伟大的校长、克利切是纯血家族培养出来的小精灵会骂麻瓜但却是主人最忠诚的朋友····罗琳一向书写人(或其他物种)的缺陷,也写人(或其他物种)的救赎,我相信这也是这个系列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民主选举选的也不是一个人的至纯至善而是他的理念、诉求,人们寻求的是保护、强大和认同,而并非假大空的说教。因此格林德沃政治上的失败不会是因为他不够善良、纯净,而是他并非在代表他的选民,而是在利用他的选民达成他的个人目的或者他所提议的新秩序并非能带来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这在电影中也全然不见。
主线矛盾的崩塌,连带的就是其他剧情的崩塌和逻辑断裂。神奇动物全部工具化,导致尊重多样化的理念无从体现,只有个别动物的特效场景让观众拉回了一点“我好像在看什么跟动物有关的电影”的感觉;莫名其妙的德国—不丹的选举现场让人摸不着头脑,亚裔和南美裔候选人的凭空出现也让观众感受不到合理性,魔法世界的世界版图全靠架空;主角各人的情感线就更乱了,纽特的女朋友反正就是不来了,反而是助手邦缇日常两眼桃心(也不知道为什么美国傲罗办公室主任为啥置身世界大战之外,是公休假不够吗?)、奎妮和雅各布的分离和复合也脱离了主线矛盾表现得好像奎妮误入传销迷途知返(可是事实上你俩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啊喂!)、纽特他哥经历了丧未婚妻之痛可是状态极佳随时耍帅反正也不知道他的任务是啥好像是表演直男舞蹈、不知道干啥的法国高贵家族巫师不知道咋地就成了爱妹狂魔跟着邓布利多走了也不知道他无间道一把是干啥···真的很乱,乱到已经不想再吐槽以免拉近这个糟糕的回忆,乱到我看着三个被我拉进深夜电影院的朋友抬不起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我逼我爸带我去看大鱼海棠的下午,只是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一次宰的就是我这个熟客。
看神奇动物2的那天傍晚,我走出海淀那家UME,站在路边等车时跟同是影迷的朋友高兴地手舞足蹈,当时的我能感受到华纳这是要下一盘大棋啊以第二部预告片式的布局后面几部必然呈现更完整的魔法世界。谁想之,第三部直接拍成死棋。虽然已经极力不想用怨妇的语气来说这件事,但还是想说这个系列对我来说,远远不只是一个消遣几小时的电影。作为九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小孩,童年就是跟哈利波特系列一起成长的,直到现在历历在目的是看完死亡圣器的手足无措,中学时《死亡圣器下》的放映场的激动与失落,在奥兰多梦回对角巷和霍格莫德的兴奋和圆满、在每一个环球影城的城堡中逃离糟心麻瓜世界的愉快,现实的生活总是那么糟糕,怎么你们这个破公司拍的电影也要这么糟糕,是一起摆烂了吗,用毁灭对抗毁灭?
虽然如此,如果有下部还是会看,我恨我自己在这个坑里爬不上去,任这个破公司宰割。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不让他们继续毁IP了?可以众筹求默默然带我一起扫荡一下华纳吗,毕竟演了两部了你们也就这么没了,纳吉尼也可以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