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花了十几天时间看完了《局部》第三季,认真的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部纪录片,准确得说每一集看完的时常是原来的三遍,因为每一帧都震惊到暂停,陈丹青老师的每句话都反复去听。

“第一次临摹达芬奇,我十五岁;第一次去意大利,我三十六岁;第一次阅读文艺复兴专著,已经六十五岁了。我听见成百上千的湿壁画在墙上叫着,除了达芬奇,还有我。”陈丹青老师的片头的这一段独白带我进入了文艺复兴光芒背后的故事。是,我当然是美术的门外汉,只是喜欢看,不懂欣赏只会说哪个好看,哪个妙,我也只知道文艺复兴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也曾经只听说过西斯廷教堂的名气和故事,但局部三的伟大就在于让我们这些普通人知道有太多常识外的伟人和不知名的工匠一起创造了惊人绝美的文艺复兴湿壁画。从此我听说了乔托,契马不埃,马索利诺,弗朗西斯卡…知道了意大利除了佛罗伦萨,还有中世纪许多城邦遗址,阿西西,费拉拉,曼托瓦,这些我都做梦想去…

陈丹青老师还反复告诉我们,画册与原作完全不同,因为湿壁画是在墙上的,有布局,是立体的,它不止呈现了画面,还展现着绘画的构图,建筑的设计,与宗教与信仰融合的全景的美,他让我们普通人去瞻仰原作,想去保护原作的心情到了极点。就想我们的敦煌,没有一个窟留下画匠的名字,也没有一幅画能让我们看清真容,我也只能反复看纪录片。希望我能尽快实现一睹真容的梦想,赶在消逝之前。

最后很庆幸我能看到一部让自己如此喜爱如此崇拜的文艺作品,这一定是同类型艺术记录片的最佳,在我心中是,也感恩在几百年后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们仍有机会去看看15世纪人的艺术瑰宝,想象那时人们对神,对生命的感悟。我是个对时间很膜拜的人,历史的每一步我都想去看看,想思考这些画作背后的灵魂,然后就是感谢意大利,感谢陈丹青老师。最后希望自己好好挣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自驾意大利,走遍所有文艺复兴湿壁画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