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部预告片刚出的时候我很兴奋,我以为终于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漫威主流的超级英雄电影程式,呈现出一部有趣的反英雄群像电影,再加上当时发布的电影原声,我是更加期待这部电影。结果,打脸打得好严重,看完电影和我满脸懵逼,思考我究竟看了啥。第一部的问题太多,首先是糟糕的故事线,虎头蛇尾乱七八糟i,剪辑更是胡拼乱凑,整体观感仿佛由流行音乐堆砌的超长MV,角色毫无发展弧度,极其扁平,电影都放了一半了还在加入新角色。总而言之,就是浪费了很好的素材和玛格特罗比塑造的哈莉奎恩。
紧接着一系列事件发生,整个DCEU动荡不断,而MCU那边迪士尼把滚导开除,而华纳伸了橄榄枝。有着《银河护卫队》的成功,滚导塑造群像电影的能力可是有目共睹,接着第一只预告出来,我决定再相信DCEU一次。
英国上映得很早,所以我果断买了BFI IMAX的电影票,花了十七镑去观影,整个观感特别好,比《黑寡妇》值多了。接下来我具体阐述一下为什么第二部不仅比第一部强太多,而自身也是个优秀的电影。
R级Cult片血浆满天飞
一群罪犯集结的电影被限制在PG13的评级就是荒谬,这也是第一部电影的失败之处,《死侍》的成功已经确定了R级超英电影是可行的,但是华纳还是打算打安全牌结果搞得不伦不类。滚导不愧是cult片出来的,整部电影血浆一点也不剩,各种花式死法,最有趣的是即使在主角团你也不知道谁会突然领盒饭,整场电影我都在纠结谁会下一个死。这才是真正的《自杀小队》,本身就是罪犯集结自然百无禁忌,没有评级的限制,才能真正体现出这群反英雄的残暴,并且贡献了不少笑点。
打破男性凝视
第一部很大的一个槽点便是对哈莉奎恩的刻画,玛格特罗比在事后采访也提出了她的不适,镜头不停地聚焦在她的身体上,比起自杀小队的成员她更像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自Laura Malvey提出男性凝视这个词以来,好莱坞并没有反省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她们是客体,被凝视的对象,呈现出Mulvey所说的“to-be-looked-at-ness”。而《猛禽小队》里由女性主导,抛开了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刻画,结果被各种男性影评博主抨击。不提《猛禽小队》的优缺点,就看《自杀小队2》里对哈莉的塑造,她依旧是美丽的,一袭红裙是全片最绚丽的色彩,但镜头不再集中在她的胸部和屁股上,而是她健壮的背部肌肉。第一部里,哈莉是遇难淑女(damsel in distress),等待着小丑的救援,而在这一部,哈莉自己主动越狱,并且扯破长裙作为武器,她被赋予了自主权(agency),不再是被动的角色。最有趣的是,算是承接《猛禽小队》的剧情,哈莉在一枪打死篡党首领后,表示自己不再恋爱脑,如果遇到感情中的flag会主动切断关系。
亲情友情的正确塑造方式
第一部里死射的背景故事是与女儿的联系,略微烂俗,在这一部,当我看见血腥运动在监狱里跟女儿见面,我瞬间警惕起来担心狗血的情感鸡汤,结果父女俩开始花式Fuck you,比谁音量更大,我顿时觉得几分欣喜。其实整个故事线的主旨的爱,首先是对孩子的关爱。哈莉因为篡党首领要迫害孩子一枪打死了他,沃勒的手下因为她以血腥运动的孩子要挟而对她反感。电影也呈现了不同的亲密关系,血腥运动和他的女儿之间对互相失望,捕鼠者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圆点人跟母亲之间诡异的关系和俄狄浦斯清洁,鲨鱼王和捕鼠人、瑞克和哈莉之间的友谊,整部电影都有理有据,这让在Boss战时所有人决定参战的理由更加合理,而不是像第一部刚刚见面的几个人开始喊family,而最终战胜boss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爱。
最后
还有一些亮点我补充一下,首先这部电影真的很搞笑,整个电影院里笑声此起彼伏。以及主要角色塑造得很不错,血腥运动的战斗力和他怕老鼠的设定让这个角色更加鲜活。捕鼠人和父亲的故事横穿了整部电影,当我看到Taika Waititi的脸的时候差点把我走私进电影院的奶茶喷出来。Rick Flag真的是全员恶人里唯一好人,可惜好人不长命。圆点人那偏执一心想要创造出超级英雄的科学家母亲提供了不少笑点。鲨鱼王在实验基地的水族馆里逗食人鱼玩耍格外可爱。和平使者真的应验了他的那句话:“我追求和平,无论以任何手段。”哈莉依旧是电影的亮点。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我认为值得五星,因为电影的节奏非常好基本上没有尿点,剧情连贯两小时都不觉得冗长,鉴于滚导漫威DC两开花,有才华的人真的是在哪都吃香,没有讽刺某些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