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这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给出的评价。
首先是影片各故事的割裂。
在开头部分的的困境对于正片以及主旨的意义并不明确,只是体现了在追求第一滴水最后一步所遇到的困难,而对于主体部分想表达的思想和长江之变没有任何作用。在各个故事和人物直接也没有一条叙述线,而是单纯地在地理空间上沿着长江往上,没有衔接或者脉络能够让人从头自然地往下。换句话说,相同的故事我沿着我刚刚拉的屎的形状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按照这条线来讲故事,也说的通,这就失去了长江这个独特性。除了一开始的船长,以及船上的船员都是7、80年代的人,能够与长江十年产生联系,其他的人都只是以长江为引子,具体到个人的故事与十年长江产生的联系并不强烈。
其次是导演个人叙述与实际的割裂。
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人群时,更多的部分都留给了竹的自我叙述,我更希望通过这部片子看到这些地区和地域的人对于一些现象和事物,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环境和未来的思考,而不是竹自己的理解和解读。而在他和故事主人翁讨论和提问时,所提问的一些问题稍显肤浅,无法体现这些地域和人物更深层的内核,比如女儿国或者新月村的搬迁部分,前者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些矛盾,后者对于子女发展和对根的向往的矛盾,都是可以作为深挖的点,但是在影片中都戛然而止,没有进一步的思考。
然后是现实与呈现的割裂。
我以一个观众,同时也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的目光出发,故事中选择的女生都很好看,这是否会使其失去一部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作用,选取的对象不再具有普遍性,我更想看到长相并不出众,才华并不出众的群体在这与长江的十年之变中所体现出来的内核与特质。这并不是把她们的成果归结到她们长得好看上,而是对于比她们更普通的普通人的一种关注和思考。毕竟,如茨姆,是在被选中作为这个故事的主角之后,才有了去上海的机会,获得了开眼界与为自己立下理想与目标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说这只是一部对于她们个体的纪录片,那毋庸置疑这部片子在这个点上是成功的,在这十年中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且走出了他们的成果与成就,但是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这部片子是这种纪录片,我甚至都懒得看简介,变形记比其更有节目效果。
最后想聊的是片子的最后,这从某种程度上,我会把他当做烂尾。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割裂,在从片头与主旨都在反复点的第一滴水,竟以这种方式结束,我先是疑惑,然后是无语,接着是愤怒,最后是无奈。而故事的收束,升华部分,一个正常水平的结尾,对于这部片子,我认识是为数不多尚可的部分,只是以前面这些例子为论据给出的升华,是否站的住脚,尚需商榷。
再会长江?再会故人罢。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