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视听语言的第一课,作业是这部电影,秉承着对自己“认真对待每一部好电影”的原则,我想我还是应该做下记录,写下想法,无论其是否够格称作“影评”

电影开始,字幕结束,镜头衔接车辆驶来,聚焦一双白色皮鞋,另一边是一双黑色皮鞋,两双鞋走进车站,走上火车,面对面入座,直至抬脚,互相触碰。镜头上摇,盖伊和布鲁诺坐在镜头左右。前者是知名网球运动员,后者则对前者私生活似是了如指掌。 布鲁诺想杀死自己的父亲,而盖伊正试图与水性杨花的妻子米里亚姆离婚,以迎娶参议员的女儿安妮•莫顿。

...
面对面

...
下车时遇到了导演本人

布鲁诺十分健谈,套话般的推心置腹后,其提出了一个骇人的试想,即本片的中心情境——两人分别去杀掉对方所恨的人,以此达到无动机,无痕迹的目的。盖伊或许是因为正直,或许是因为正常,他自然不干,谈话最后匆忙离去,留下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打火机。接着,盖伊来到了妻子工作的地方,谈及离婚一事,可后者毫无意愿,收钱之后接着无理取闹,拒绝离婚,挑衅要继续放荡。盖伊愤怒的打了一个电话给安妮,为后文承接。 镜头一转,布鲁诺在家中受尽强权父亲的制约,难寻出口,于是尾随上了米利亚姆。彼时米利亚姆刚风流完,坐上公车,来到游乐园继续过瘾,过程中布鲁诺与其频频对眼,假意互相勾引,直至乘船尾随进入小岛,一刀将其捅死,随后悄然离去,只是被一位管理员看到(后文),与此同时,盖伊在火车上,与喝醉了的大学教授搭话。这里导演通过剪辑制造了一个平行的时间线,以方便交代案发时另一人身处何地。

...
绝妙的角度——眼镜反射拍摄

在盖伊门前,布鲁诺告诉了他这个消息,前者怒斥后者,并决心不再卷入此时。案件传开,警方介入,虽缺乏证据,但仍派两人紧盯盖伊。布鲁诺见其不愿配合交叉杀人的设想,于是便如影随形的跟在盖伊的生活里。 在参议员的晚宴上,布鲁诺暴露出他对谋杀的狂热,吓坏了安妮的妹妹芭芭拉,也让安妮起了疑心。盖伊只好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安妮和盘托出。盖伊感到威胁,假装按布鲁诺之意潜入其宅邸,杀之其父,实则警告。结果在房里的只是布鲁诺一人 他威胁要把盖伊的打火机放回案发现场,以达到栽赃陷害的目的。次日,紧张的时间战开始——布鲁诺重回案发场地放打火机,盖伊则加速完成网球赛,在芭芭拉的帮助下躲开警察,试图阻止其得逞。

...
音乐烘托,父亲床上亮灯后是布鲁诺

最终,二人在游乐园相遇,扭打上了故事开始时的旋转木马,而由于警察的误杀,旋转木马的操作员被射死,从而导致旋转木马失控,开始飞速旋转,片子的高光时刻来临。最终,一名工作人员冒险关闭操纵杆,旋转木马分崩倒塌,布鲁诺被埋与残骸之下,关键的打火机就握于其手中。至此,真相大白,盖伊的爱情生活最终延续。

...
旋转木马崩塌(大片感)

再谈谈几个有意思的镜头与细节:

1:开篇的皮鞋则显示了二者的身份与信息。黑者沉稳而成功,白者反叛而渴望成功

2:在“爱之隧道”里,布鲁诺乘船的影子大而泛,且逐渐靠近被害者,声音吵闹,刺耳。而在船未出洞时,便传来了女者的尖叫,观众自然将其与遇害联系在一起。而几秒后,船缓缓驶出。在这里,导演设置虚假悬念,戏耍了观众,吊足了胃口,亦是高明之处

...
视与听的配合

3:作案时全程通过眼镜反射,人物从站立到倒下,一览无余,新奇而有用。眼镜亦为后文呼应。布鲁诺扶盲人过马路后,抬手看表,九点半,随后转场盖伊看表,也算匹配。歌曲goat——替罪羊(这个是刚写时偷偷学的)

4:家门口,本对称的视点镜头到了盖伊时变成了近景的倾斜构图,这或许暗示其生活逐渐走向波折

5:布鲁诺领带上的文字明示了安妮其身份,而忽明忽暗的打光,或许暗示了两人不是绝对正恶的形象。虽然这在黑白电影中似乎常见

6:多次于芭芭拉的拉近特写镜头,视觉聚焦在面部,面部的眼镜,镜片里的打火机火焰,对照线索

...
眼镜里的火光

7:同第二条,盖伊潜伏入宅邸,上楼时,镜头一切,一只大狗突然出现,惊出观者一身冷汗,生怕其打破平静,可到头来无事发生,导演又一次戏耍观众。随后没完,手枪归还后布鲁诺将其一直对准盖伊,仿佛下一秒就要开枪,可最终还是没有“如愿”

8:有趣的镜头——观众席上,人们随球的击打左右晃动脑袋,一人静止,随镜头变焦,格外显眼——布鲁诺突兀。巧妙的出场方式

...
这张图偷的一楼影评,确实是静与动

9:激烈的球赛,虽改风格,难分胜负,镜头来回切给布鲁诺赶往现场,直到巧妙的剧情设置——打火机的掉落。 平行剪辑速度不断加快,故事节奏渐次迅疾,这样看起来才不至于无聊。

10:结尾,盖伊安妮二人坐上火车,面对陌生人的认出,避而不答,以呼应开头。点题

写至此处,不觉凌晨,其实《火车》 留给我的印象还有很多:对布鲁诺的人物刻画——扶盲人过马路,烟头烫气球;布鲁诺的领带,与母亲的谈话,透露出的淡淡的同性感;盖伊面对谋杀一事的纠结与背后的人的两面性。

以上都是今日我观影下来的印象与思考,权作记录,不算评价,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