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聚焦行影不璃的感情剧情,演员的表演尺度拿捏,与凤行可以更关注底层的构筑,爱情概念的设计。
剧情脉络
与凤行的爱情线剧集主要在:
3、4、7、
9、10、11、12、13、14、17、
20、21、
26、27、28、30、31、32、33
从罗列的剧集可以看出,爱情分阶段,在中期和后期篇幅较前期长。
顺应剧情设计分阶递进的爱情
三个阶段的爱情,两个人的关系,爱情如何递进。
早期爱情萌发时,关系的主导者是沈璃,被引导者是行止,两人的感情萌芽和扎根过程又各不同。
中期爱情扎根和生长时,主导者和被引导者反过来了。由于早期两人感情阶段的错位不对等,造成两人关系的纠葛像麻花。行止的感情暗潮汹涌不停勾引沈璃。
后期爱情求结果时,没有主导者了,双方都是参与者。爱情成熟会经过的几个阶段。
顺应爱情概念设计剧情呈现逻辑
前期拥有三层叙事逻辑。
1、沈璃线最为明朗的的感情线,沈璃是主导者。
2、行止藏在镜头里的难言的感情线,行止是被引导者。
3、藏在明暗两条感情线里的剧情线
开篇通过军人妇牵引出的回文诗《两相思》,正思妻,逆思夫。意在邀请观众进入两相思的情境,也是在开头就暗示观众,剧中两人感情有明暗线。顺着看是沈璃对行止的感情,而需要探寻的是行止对沈璃的深情。如果敏锐些,观众会随之细品不放过剧中给出的任一元素,这样有心的设计让故事的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前期剧情看似乏,但有效的信息点复杂设计,当下不能直接阅读,越到故事中后期,观众越能发现很多callback的消解套路的设计。23、24集的各一段镜头去callback开篇的回文诗两相思。致敬的造型是命运的预告。等等。惊喜的制造了故事的立体感。
中期的变动,明暗线有了转变,由行止主导两人关系。
1、沈璃行止的关系变成了明线
2、沈璃行止的感情变成了暗线,藏在了一片叶子里
3、剧情线明朗了
明面上不断制造两人的别扭关系,成年人的拉扯。把根源藏在一片叶子里。两人的对白也都是说一半藏一半的意味。需要观众跟随镜头语言的暗示,进一步解读暗线感情线的真实进展。最后扣回人间部分,原来造成一切纠葛的根源是两人感情步调的不一致,行云情深,沈璃情浅。
9~17集的感情线详细解读 帖子内容篇幅太长,就不贴过来。且这几个剧集的解读很参差,每个人的阅读角度都不同。这也是基于爱情概念设计剧情的精妙之处,不去设计剧情阐述人物的感情落点,只聚焦设计两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感情是私密的,旁人的解读都只是解读罢了。
到中后期,行影不璃的爱情已经经过,萌芽、扎根,进入生长期。也是时候交代与凤行的爱情观。30年的等待,行云老死人间和小凤凰葬东海,为两人的爱情深入扎根。在剧烈的剧情推动下,仍然给了两人十足的空间给他们的爱情生长。死生和爱欲分两段刻画。爱欲发自本心,无关生死。而遵从自己内心的爱欲,两个人的关系才突围。
1、27、28集,生死让两人直视内心的爱意,他们尊重自己,所以有,爱的表达。
2、爱不仅仅只有克制,还要有放纵。30集的欲念洞,实质上的关系进展。前期设计的人物围笼,直到此时才打破。两人客体小a出笼。
3、两性关系确立后会陷入主导权争夺战,33、34集属于沈璃行止的大战其实很平淡,因为互为知己。
刻画完整的爱情 帖内更详细的解读。
爱情概念顺应剧情去做解构和重新设计后,再回来设计剧情呈现逻辑。主创们的功夫希望不白花,让更多人看到吧。
这不是言情套路的爱情,不是用剧情来推动爱情的发生。回归简约,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故事的表面只能交代两个人的博弈关系,和两个人的爱情发生的剧情。却不能代替主角交代他们内心最隐私的情感,主创尊重故事里的人物,或者说尊重演员的演绎,这种虚实交叠的创作思路,也给了演员最大的表演空间。也尊重观众,将解读权交还观众,观众既是解读故事里的人物,也是解读演员的表演,解读的角度层次也产生了更多样的变化。
这帮人,创作剧集的思路,就是让演员演绎+故事人物底色,共同塑造一个世界的生命力。底层构筑太坚实了,能容纳演员表演的瑕疵,也支持导演的现场发挥,支持各方调度的差错,同时还能高亮所有优点。不愧是大厂出品!
这还是普通的言情剧吗?这样高超的文学性的造剧,它难道还不是个爱情文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