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惊喜它在展现女子奋斗的过程注入可贵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我向往它细腻刻画了如高山流水般的理想情谊,我更赞赏它试图全景式刻画并回答人何以立身的野心。
何惟芳: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何惟芳,一个兼具隽永智慧和超越时代局限性的反抗精神而熠熠生辉的传奇女性形象,坚韧无畏、悲悯大义。关于她的成长背景寥寥几笔,但演员演绎建构的心理情绪细节,配合导演编剧致力于将其置于真实的生存考验叙事中,成功赋予人物丰满的血肉。我真的很喜欢电视剧结结实实拍出了劳作的细节——刨土栽花的双手,带着泥污的手签契约抓鲜花饼、隐在花丛中的佝偻背影,加之穿插的养花专业技术、唐朝商业背景、竞争冲突、其他女子事业线等,这一切都使经商故事具体可感。
妇人逃出后宅迈入商道,绝非易事。从隐忍藏锋的处世策略到随心而活的目标导向,从洛阳逃到长安卖花为生,遇到种种险境,何惟芳的智慧和意志力都是独一档的强大,能帮助她解决大部分难题。然而,天下女子共命运,上至后宫妃嫔,下至沉默的官奴,自主权的丧失和结构性压力是女性群体面临的永恒命题。
细究何惟芳反抗命运中所遇之人,皆是女性或与女性有关:玉露、幼贞、山野村妇、胜意、芸娘、朱大娘、朱福、吕耕春、不知名贵女、无名哑女、皇甫令歌;至于表哥李荇,代表母族力量,蒋长扬,受生母影响颇深,二人皆是对女子无世俗偏见之人。
这一系列过于巧合的过程显得刻意而反逻辑,但剖开外壳不难发现何惟芳与这些人的关系既是求助又是互助互相救赎的关系。于是主创用意便呼之欲出:除了明显强调的女子互助精神,她们的援助乃至牺牲不断推进何惟芳成长的同时,还试图展现不同阶级女性遭受的生存困境,以及回答突破困境需要的意志品质。
所谓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何惟芳,一个臻于完善的集大成的女性觉醒答案(之一),她走的路背后有千万条岔道,一不小心便丧命,她的成功浓缩了女性群体智慧和经验,也代表着若干女子凝结的女性主义光辉。透过何惟芳,我们看见了许多苦命女子的悲喜荣辱,而透过许多苦命女子的命运,终有人觉醒成为一个又一个何惟芳。
秦胜意: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豫章行》与秦胜意故事的深刻互文揭示:女性苦难面相实为结构性性别压迫与封建伦理吃人机制共同作用的精神创伤显影。为何世道不公是她的终极质问。
纵观秦胜意的人生,与何惟芳为贡药主动嫁人不同,她因十石米被迫嫁人,而王擎的暴力控制,家人的轻视打压,更让没有退路的境地雪上加霜。身体上的伤痕与持久的精神折辱已经将她的自尊和自信消磨殆尽,于是她活得谨小慎微,处处察言观色。她不是不相信何惟芳的真情,而是不相信自己。一生中最有勇气的举动是拖住王擎助何惟芳逃跑,这段过程刻画得很细致,先自叹认命,后被翻墙的何惟芳强烈的求生意志所打动,旁观一会才助力翻墙,她一定经历了许多心理挣扎。
但为什么又复婚了?她不过是个拥有朴素愿望的女子罢了,希望有家可归,有人惜她,安分过日子。但无法生育又是二婚,与姐妹身份心态差距产生的隔阂,哪怕明知王擎非良人,也想相信一次恶人痛改前非,好过嫁给比王擎更差的人。最要命的是王擎几乎抓住她的软肋,为她编织了一个虚幻的美梦。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她的悲剧完整回应了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在此文探讨了娜拉反抗夫权走出家门后如何自立的问题,指出娜拉出走后的结局,一被迫回归家庭,二堕入风尘,强调经济基础才是女性独立的前提。秦胜意其实差点把第二个结局也经历了,反抗王擎放走牡丹被卖到欢云楼。之后她与牡丹一起卖花获得经济自立,但仍不足以补全她残缺的内心,因为她的财富没有换来亲人和社会的尊重,换言之,女性地位依旧附着于男性,社会经济制度和男女地位不因一个女子获得经济自由而变化。
而与秦胜意形成对照的何惟芳,试图走出第三条路,当心志不被封建观念束缚,带着一技之长自立于世,无家无安便唯女自强,团结可利用的力量从个人起改变不平等风气。但撼动社会结构,做到兼济天下,很难,需要很多何惟芳和秦胜意共同努力。
借何惟芳之手把秦五儿秦胜意的故事写进传奇,口耳相传,是主创对这个角色无尽的关怀和悼念。
蒋长扬:劳我苦心知己解,相逢差足慰平生
表面蠹国害民,实际赤胆忠心,厌恶虚伪官场又不得不与虎谋皮,卧底的两重性,以恶行善的矛盾反映了畸形的封建官僚体系。个人感情上,表面风流荒唐,实际看破红尘,以无情作防御姿态,有苦难言。直到遇到同样爱财却坦荡直率的何惟芳,从共谋婚姻自由、合作敛财到共同对抗权贵,形成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的双重联结。
两个人不在乎身外名,心中皆有家国大义,对传统联姻皆持反叛态度,对理想型都追求平等的情投意合。蒋长扬的守护给了何惟芳难得的心安,诠释了「懂得」是爱情的一种高级注解。因为懂,才会尊重,才会信任,才会克制和设身处地。何惟芳既助力蒋长扬事业,又去伪存真,令其重归本真,重新唤起对人间真情的信任,也是直击灵魂的慰藉。
他们的结合冲破门第、身份、男尊女卑的成见,打破传统才子佳人的爱情叙事,将理想主义与反抗救赎精神相结合,是超越世俗意义的知己情。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份真情相托皆源于对自我价值的坚持与同类灵魂的共鸣。
举手投足间尽是温柔缱绻,我感谢两位演员生动演绎什么叫惺惺相惜!
刘畅:山空月午夜无人,何处知我颜如玉
当一个角色演绎得足够精彩,最懂角色的莫过于演员本人。一句红颜知己精准指出人物所求。刘畅很复杂,不同于人格趋于健全的何惟芳蒋长扬,剧里完整展现他曲折的成长路线,从纵情任性、摇摆不定到最后被宁王同化的悲剧转向。试图探寻这个角色的意义,我发现,原来国色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所有人物按性别身份所作所为皆可放在同一纬度上两两对比观察,倒真有点余晖共照的意味了。
刘畅自比物件而苦闷,人生走向失控,何惟芳被迫当做物件而不破不立,逐渐把握命运的咽喉。二婚同为活命,入赘和做妾一实一虚。刘畅将爱情私有,蒋长扬却有明月共照的胸怀。面对物是人非的旧情,刘畅抽刀断水,幼贞忠诚自持。同是家暴,刘畅尚有怯懦良心,王擎不死不休。同样为官,刘畅既享宁王厚望,又想清廉务实,结果两头不到岸,策论辗转三手唯何惟芳赏识,而蒋长扬甘愿以贪官自居、李荇刚正无私,有志之士宁折不屈,是真正的于道各努力。
(其他人:同对前夫,何惟芳当断则断,秦胜意却再入歧途。同样面对花行刁难,何惟芳智取反击,秦胜意主张忍让自保。同是不孕,秦胜意难以再找良人,李幼贞却能迫使簪缨之家入赘无后。同样肩膀带伤,何惟芳自伤求出路,李幼贞自伤以自醒,而秦胜意的伤是压迫的烙痕。同样草菅人命,李幼贞凭心情打杀下人,袁将军以奴命练兵。等等。)
刘畅心气高源于三代簪缨的门楣荣耀和圣贤书的熏陶,但空有抱负才干而内心孤高荒芜,顾影自怜。面对父权和皇权的倾轧,无功无德,身无所立,步焉能继。宁王两次打压刘畅,第一次驱逐家族出长安,是皇权对士族的碾压,第二次干脆打断腿,是人格摧残。前有孔乙己被打断腿,跛脚使刘畅内心残缺具象化,暗示个体被扭曲的悲剧,结合权力形成一种畸形符号,自此人物堕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他的悲剧也是当时部分士族子弟的缩影。
李幼贞: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既是漠视人命的上位者,深谋远虑的野心家,也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执着虚妄爱情的可怜女儿。爱着想象中的刘子舒,如猴子捞月,借此守着那一点微弱的自我,以实现对自我命运的掌控。但前景仍是消极的,在洛阳刘家一节,她的权力高压使爱人一家疏离,之后故技重施,使自己坠马受伤,陷入彻底的孤立。
在剧中,对抗与复仇几乎相伴而行,报复是对侵害者的反抗与抗争。每个角色都有身不由己的境遇和命运,如何选择抗争和复仇的方式,反映了做人的底线。
何惟芳因母亲和玉露对刘家生恨,但看到管家被惩罚,她却看到人命如草芥,看到刘申落水,亦不觉痛快。因哑奴之死,报复县主,只以群狼环伺恐吓。因胜意和花满筑,也只以牙还牙不至于害人性命。沦为官奴被迫以草药害人自救也说是下策。蒋长扬对父亲和其外室有恨,但不牵连孩童。胜意恨世道不公,借王擎报复,她的死既是为仇恨的赎罪也是对世道的报复。刘畅对刘父的恨,以杀狗来表明恩断义绝。而李幼贞因嫉妒生恨咄咄逼人,反倒把自己逼入绝境。
失道者寡助,允许仇恨,但不宣扬对仇恨的迷失,允许眼泪,但不宣扬低头折节、自我异化。可悲可叹。
夕阳隐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一物多喻、动态式隐喻、一语双关是剧十分突出的叙事特点,各种创造性的隐喻,不仅内涵丰富,还生动展示了流动的生命状态和人物情感变化过程。
1.杯盏:宁王以杯盏比喻为寒门主心骨徐祖平,杯中之物代表凝聚的寒门阶层力量;何惟芳以杯盏比喻如胜意一般大多数沉默的苦命女子,杯中之物全由他人控制,「执杯之手是男尊女卑的世道」。隐喻含义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寒门还是女子,在皇权士族等权力和世道面前皆是易碎之物。
2.烛火:何惟芳被王擎关押凝视烛火顿悟胜意的善良;破庙道别,风口中摇摇欲坠的烛火比喻为男人不可靠的甜言蜜语,两人守护才能点亮烛火象征女子合力才能抱薪取暖。
3.凤凰纸鸢:三郎手中无人控的纸鸢坠入何惟芳后院;何惟芳目睹蒋长扬行凶,蒋长扬套话威胁,纸鸢线在他手中;离开长安,蒋长扬将纸鸢线交给何惟芳;这一步步不仅是俩人关系的动态展现,还象征了把命运(纸鸢线)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何惟芳的追求。
4.鹰眼:宁王猎鹰专射眼睛,眼线渗透后宫和各级官员家族,代表权倾朝野、狼子野心。
5.熏香:平民百姓只用得起香粉;万贯堂装神弄鬼一节,何惟芳便留意到幽微的香气;粟米案,在秋千上根据香气便察觉蒋君的到来;后来研发平价澡豆,蒋长扬也开始关注所用熏香过于贵气逼人,该换银制的香囊。香气也有阶级等级,跟随心意变化蒋长扬趋同于与何惟芳站在同一高度。女字焚香,亦可象征品格。
6.牡丹无用:蒋长扬赠字,结合何惟芳所谓「无用之人方可欣赏有用之美」,象征破除功利的外表,才可欣赏本真之美,享受精神自由,是一次深刻的价值观共鸣。对比之下,县主府却连府中的花照顾不好,反衬被异化的权贵之人无法欣赏本真之美。
7.金鲫鱼:胆小祥瑞,比喻势力相对弱小的皇帝,何惟芳用花瓣营造适合的环境才会冒头,象征何惟芳是蒋长扬为国效力途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8.狗:刘畅看到县主逗狗,把宁王赏的狗和下贱的下人作比,讽刺县主高高在上和人不如狗的荒唐世道;入赘后,把被父母吃了的狗,比喻为过去的刘子舒同样被父母吃了和一去不归的决然。
9.合欢树:无花无果,满园牡丹无合欢树的位置,是县主对何惟芳婚姻不幸的嘲讽,也是县主两段婚姻结果的隐喻。
以花喻人是古老的命题,远有香草美人,近有万艳同悲,人物的命运和花朵相联系。单独说说金缠腰吧,牡丹用芍药名字为莲花取名,是包含爱意的。但有芍药之名无芍药之实,初易主便害了虫,象征县主新婚曲折艰难,宁王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刘畅雨中护花,护花的心意和错认芍药对冲形成一种荒诞离奇,祈求千瓣宝莲渡他,或许暗指县主的心意能够给予他救赎,但最终还是因为他错爱而错付了。
夕阳余晖是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秦五儿于夕阳中获名新生,秦胜意与何惟芳相别于夕阳,秦胜意注视着夕阳轰然死去,何惟芳和蒋长扬于孤儿院中并肩欣赏夕阳,刘畅狱中走向极端也是昏黄的夕阳余晖。
落日之后是漫漫长夜,寒冷而黑暗,隐喻各人物人生困境。秦胜意经过艰难挣扎后选择回到最美好的时分,注视余晖,也是注视象征希望和光明的何惟芳。蒋长扬的事业只能背地里进行,和何惟芳的感情隐入晦暗,两个人的感情交流大多时候也在夜晚。刘畅选择和黑暗同流合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个人物都在为克服漫漫长夜而踽踽独行,有人捧着掌心的烛火对抗风雪,有人始终仰望明月前行,有人融成火种投入黑夜。愿你我从这孤光一点萤中获得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智慧,自尊自爱,随心而活。
最后展望一下对《锦绣芳华》的期待:蒋长扬身居高位的双重身份,在宁王下马之际,应该两边都很难置身事外,如何明哲保身或全身以退是一看点,万贯堂或许是后路之一。家国天下的主题,何惟芳实业救国的格局势必要铺开的。鉴于第一季有点戏份和姓名的女子都挺可悲可叹,估计莲舟也会有好的转向吧。
愿我们随心而活(含人物小评、隐喻分析)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仵作之死》是自第一季到现在我觉得最精彩的单元,叙述手法高明,立意和人文关怀都很出色,很对我胃口。一、自杀的仵作因何而死?此案的诡在盗墓元素,如与之相关的不吉利风俗流言、防盗墓的机关陶俑能杀人,以及与轻红相似的春条,更重推理过程。直 ...
平淡中暗含轻微起伏的青春剧情片,虽然没有抱有很大的期待打开,但还是在不经意间被结尾的小幽默逗笑。仿佛在说:看吧,现实偏离期待,这是常态。短片的节奏、运镜、配乐、台词都很出色,它们共同还原四个女子高中生的普通甚至无聊的小镇生活。在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