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预告片那么多京腔男人,宣发有反讽女性主义的意思,我已经做好了是所谓男性电影工作者在这里随地大小爹两小时的心理准备,结果竟然没有什么厌女因素,甚至反讽了总是高谈阔论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男文艺工作者。
喜欢电影的某种互文性,刻意去模糊混淆了生活和电影和制作电影三者的界限。我们存在的这个现实与电影中筹拍这部电影的故事是互文,餐馆老板娘和陈晨是互文,很难说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电影的主题,但是电影诞生那一刻导演已经死了,所以我可以随便哔哔。
对于小镇生活,艺术总是存在某种东方主义的凝视,将自己对小镇浪漫化的幻想投射在现实里,小镇变成了某种景观,但实际上“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影片的三个部分是有层次的,第一部分是真实小镇生活,第二部分单独拿出来就是一部标准类型片,小镇出身的明星演员回到家乡发现一切都变了又一切都没变,第三部分是解剖第二部分这个故事其实也是一种虚构的戏剧,现实——电影——制作电影。看开头还以为又是男的在这里高谈阔论女性主义,女性究竟为什么出走,或者是一群只是来小镇体验生活的文艺中年在这里谈什么小镇理想,最后发现是讽刺前面这两种人的。
能看得出电影中的编剧是infj/p(反讽技能拉满这个点来看是infj),在映后见面会,一个观众问了编剧对于理想主义的看法,编剧两次深深叹了口气,表示回答不了,甚至还有点泪目,我就笑了,既是理想主义又在现实中冲撞过的人才懂他为什么回答不了。
其实我很想在QA问的是第一部分,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县城小镇底层女性的困境这群拍电影的男的一点也不在乎,天天在这里谈什么空间戏剧主观创作人物,他们写出来的人物根本就是自己的幻想,他们只想到这个女的要离开小镇,但那些迫使她离开的细节,哺乳期涨奶却挤不出几毫升的母乳,十几年如一日经营的小餐馆,逃避带孩子晚上去跑车的丈夫,所有的细节他们都没有,他们不是在乎自己的人物,是在乎自己的理想和意图。这是第一部分想要讽刺的一种创作方式吗?坐在所谓体验生活的环境里按照自己的幻想捏造人物称之为现实主义?
第一部分才是真正的“在永安镇什么都不会发生”,因为无人在意想要逃走的女性,她只是在真正的大明星驾到之前的替补,她的时间是停滞的,她的反应是被动的,因为一旦她想要主动,所有那些声称关心理想关心底层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人都不再支持娜拉的出走了。他们只需要你坐在那儿成为他们文青梦的投射,他们是拯救都市内耗和小镇精神匮乏的理想主义救世主,你就乖乖被凝视就行。影片中体现底层女性困境的一个细节是她涨奶去泵奶,只能泵出十毫升,而显然县城的人都认为母乳喂养比奶粉好多了,她不能让人发现这个秘密,不然她会被称作不称职的母亲。这个细节特别逼真,而且毫无男凝的意味,这让我很惊讶,明明特写了泵奶的镜头但是没有那种窥探的物化的男凝意味,它看起来就是它本身那样,痛苦而日常琐碎。
陈晨的故事是典型的阶级夹层故事,卖花女变成贵妇人,你无法适应原本逼仄的小镇生活,也无法适应所有人把你当超人的生活,你在曾经的朋友成为你的酒店服务员时怅然若失,你在看到你的前男友和他老婆为了家长里短吵架时感到恶寒,惊觉这是一种你逃离了的人生。她是第一部分的老板娘小顾出逃以后的样子,生活并没有变好,只是不同了。剧本里的老板娘究竟是为了钱这个物质的原因,还是独立意识觉醒才离开?艺术创作永远的议题,是更理想主义还是更现实主义?
第三部分是编剧和导演关于艺术本质的辩论,其实他俩都是自我意识很强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都是传递主观意图的,只不过编剧比较悲观导演比较乐观。中间那段影评人的戏份很有意思,因为写影评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工作,为别人的作品做脚注,而这个影片本身有无数种解读,你算老几——这也是我这篇影评的本质,我算老几,纯粹是自我意识过剩的产物。
总结:这是一部我原来以为会很爹,实际却讽刺了爹味文青和电影人的电影,女性观众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