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常乐剑最后一次出鞘,已经过去十二年。

半夏如宣夜所愿平安长大,直到在上元夜再次遇到蒲先生。当她宿命般地再一次拿起回音螺,蒲先生笑道,已经收过一次钱了,不能再收第二次。

耳畔响起的少女心事启封了另一个时空,十二年前发生的一切如巨浪涌入半夏脑海。

时过境存,霎那永恒,原来这真的是出自蓬莱仙岛的碧海潮生螺。

此处细节惊人,当初半夏买下它时是完整的,如今螺壳上却多了一道裂痕。

...

可常乐剑不是号称扭转乾坤、重塑因果吗,为什么蒲先生竟然记得发生过的事?

他到底是谁?

一切还要从天享八年说起,在看似寻常的一天,地下城迎来了故事的两位主角——宣夜和半夏,蒲先生已经等候他们多时了。

刚出场时,他正蹲在不起眼的角落擦一只凤螺。

面前摆的杂货大多都来自海上,有珊瑚、海星、贝壳、海螺,其中以腹足目最多,碧海潮生螺的原型很可能是夜光蝾螺。

有的虽不是海产但跟海有关,比如剧中的司南其实是罗盘,指南针发明以前,唐代海上丝绸之路靠罗盘导航。

...
我标的不一定准,但幕后团队值得被狠狠夸!真业界良心!

其余那些铜镜、铜觚,身后挂的水月观音像,手杖上的捕梦网,暗示镜花水月,醉生梦死;一幅打开一半的风俗画,预示接下来故事将围绕广平春日图展开。

...
镜花水月,醉生梦死

广平春日图的主人自称得天地气运而开启灵智,临渊悟道,能将一城之景尽绘画中,落笔成真。

结局反转,能化虚成实、以假乱真的妖居然不是蜃妖,而是一只小小的怯月虫。

画中世界的谜团解开了,另一个谜底也呼之欲出:蒲先生才是全剧隐藏最深的暗线,致敬蒲松龄只是第一层,他的真实身份是蜃妖。

七十二候中提到,雀入大水为蛤,雉入大水为蜃。蜃妖的原形是海中巨蛤,呼应摊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海上物件。

如怯月虫所说,蜃妖能吐气成云,蕴含万千幻境,是自己所造世界的主人。以此反推,故事有了另一重解读。

创世妖蒲先生承诺心诚则灵,于是那句“半夏,你好像喜欢上宣夜了”,注定成为两人相恋的锚点;他承认十二年前的交易,意味着过往尘埃落定,时间从未被真正重启。

洗骨池畔,宣夜孤注一掷拔出常乐时,说不定蒲先生在一旁笑他区区小妖,竟然班门弄斧。

宣夜希望半夏平安喜乐、一生顺遂,哪怕忘了他也没关系,着实令人感动,但这跟怯月虫追求的喜乐永在悲苦不存,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宣夜嘲笑怯月虫朝生暮死,不知日月,自己在蜃妖眼中何尝不是尺泽之鲵,难量江海。

而半夏在画中无法看出四毛是妖,自然在志怪世界也看不出蒲先生是妖,不然就反客为主了。

...

再来看看这个脑洞与设定的契合度。

大妖都有伴生妖,蒲先生手上的蝴蝶是天堂凤蝶或者绿带翠凤蝶,跟赤练的蝴蝶明显不是同一只。

那蝶妖和蜃妖谁是谁的伴生妖?

蝴蝶与巨蛤,分别对应“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根据这两句诗的顺序,蜃妖应该是伴生妖。跟小虫老沙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才是真正的大妖。

蜃妖吐气化景如同编者营字造句,倾尽心血才有这蓬莱烟霭,碧海潮生。蝶妖振翅之间,世人如庄周迷梦,悲喜幻渺。

已知广平春日图循环往复,海市蜃楼说不定也是。

梦境的开始小蛮瑛拉起小半夏的手,梦境的结尾长大的半夏放开宣夜的手,有始有终,才能开启下一个循环。

在两人为主角的故事里,他们注定要邂逅彼此,错过彼此,也注定要为了重逢而诀别,又因为诀别而重逢。

...
欲觉未觉梦中梦,有形无形身外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