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觉得有许多多余的情节/元素,从而显得有些散;一人给另一人讲故事的结构不新奇,也未见其必要,反倒是讲述者和记录者之间的微妙关系,让我一直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去看这些本就“奇幻”的场景,尤其是白人来记录有色人种的故事,不免往后殖民的方向想,结果没有。《呼啸山庄》中管家奈莉为旅人的讲述,是不可靠叙事,这里设定的讲述是为了引出两个版本吗?
2. 两个版本的故事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前者不会让我看到任何上帝的影子,相反,看到的是自然规律的运作;后者是人性的运作,黑暗邪恶,亦是出于自然。正如婚姻制度下的家庭或许并非人类社会的正常状态,而是一种非常状态一般,现在所熟知的理性的人类社会也不一定就是正常状态。而在隔离的荒岛、无人的绝境中,一切能够压抑住本性的机制全都失效,简单的善恶评定加速割裂,人性施展出其无底洞般的黑暗的潜能。显著见于《蝇王》。
3. 派和老虎的关系在上岸后自动终止,我想是再自然不过、也是可预见的,电影中也反复强调在动物眼中看到人性其实只是照镜子行为,是自己的感情的投射,而非动物主动发出的情感联结。
4. 食人岛的出现,些许突兀,似乎也只是为了表达人应该穷尽一切办法回归人类社会,否则被遗忘就等同于死亡(被岛消化掉),前后文都没有指示这一点,在派前进的路途中突然来这么一下,不见得多必要。
5. 最欣赏的是“满足老虎的需要成了派首要的事情”,时刻提着一口气来防御更加直接的危险,从而没有时间过度忧虑自己在海上的生存。正如保持金枪鱼的活性就要放入一条吃它们鲶鱼一般,要人命的东西同时给人想要活下去的欲望。(正如工作于我…才工作没几天的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