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于旧时的事物并无什么兴趣,偶然看看,也只不过是看个怪奇,瞧个热闹。倒更不用说电影这冷门艺术了,大家只知道下个月有哪位大明星的片子要上映,一问起上个月有些什么片子,全都摇头,那你就更不要指望他们能说出一百年前的片子有哪些了。
恕我跑了题,把电影评论变成了批判文章。
你在看一百年前的片子时,是否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可是古董,是极其珍贵的,是要供在博物馆里的?这万万不能,因为你是在看电影,而不是在把玩布满尘灰的胶卷。依我看,我们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百年前的影迷去看片子,这样才可以认识到电影原本的面目。

好几年前,那时我还在法租界一家报馆做小编辑,整天做着成名梦。一日,一同事问我要不要去看阮玲玉。我其实早听说了阮玲玉有部片子上映,我却特意问他,是甚么片子。他说,叫恋爱与婚姻。我看他根本就是觊觎阮玲玉的美貌罢。我有些瞧他不起的想法,但我自己本来星期六就没有什么事情的,就答应了他。于是与他约好星期六晚上在上海大戏院碰面。
戏院里坐了不少女学生,都在念着金焰的名字,也有几对男女朋友一起来看的。倒是我们坐在这其中有些尴尬的氛围。联华的片子向来受年轻人的欢迎……
……走出戏院,同事问我有何感触,我只说阮玲玉的戏总是悲剧,这也许对她的命途不好。
今早惊闻阮去世之讯,一时脑中浮现出阮之媚笑与哭面,我想起「恋爱与义务」中阮玲玉的青春样貌,然而阮的的确确离我们而去了。我对于之前在报上使阮伤心的文章有些悔过,但是我是绝不会,也不再需要去道歉的,因为大众不会再在意这些言语而去关注阮玲玉的死了。我或许明天还要写一篇阮玲玉的挽文,那么今天就早些睡吧,希望阮女士原谅我而不出现在我的在梦里罢。

这篇文章摘自我前阵子在一堆旧书里发现的一叠泛黄的纸页。其中一些内容已模糊不可见,这位作者的名字也湮没在历史的浪潮中,那么遗失的艺术评论部分就由我这个与他素昧平生的现代人来完成吧。
故事开始于台拉斯脱路(现太原路),片中曰江湾镇。一位将去上学的青年遇见一位从对门走出的穿着学生服,白丝袜,白色平底鞋的小姐。少男遇少女,必然少不了一段爱情佳话。清风徐徐,吹拂萌动之心。青年李祖义以每日追随杨乃凡为日常事务,却始终没有鼓起搭话的勇气。又一日,杨于上学途中被汽车撞伤,李为其包扎伤口后,二人得以相识,陷入恋爱之中。不料杨老爷为杨安排婚事,杨乃凡嫁为黄大任妻,一对鸳鸯由此被封建包办婚姻之棍打乱。
五年后,李于上海某公园内垂钓,救一落水小童,竟是杨的孩子,二人又重逢,李又想起杨的少女姿态,想起青春之大好时光。
李祖义受邀前往黄公馆,期间,黄先生接一女性“知己”之来电,便留下二人共处。二人亲密无间宛如当年,这一切都被奸诈的管家看在眼里。此后,二人开始了秘密的约会。
一日,李正看一本小说,英雄救美的情节在脑海中上演,他再也不能等了,他便逼迫杨与他私奔,可杨难以舍弃两个孩子,踌躇不决。趁黄先生不在家,杨最终还是下了抛弃这个无趣家庭的决定,写下书信,后因与两儿分别而伤心欲绝,不省人事,终于还是乘上了前往乡下的汽车。此后养育孩子之义务便落在黄先生身上。
因经济问题,杨李二人只得重返上海,李改姓换名后觅得一职业。却被那管家撞见,过往种种皆为人所知。次日,李即被辞退。为了维持家庭和养育刚出生的女儿平儿,四处奔波后,终于寻得一抄书之工作。每日疲于劳作,夜以继日,积劳成疾,终于撒手人寰。
杨乃凡再难回黄公馆,也回不了自己的家,本打算跳河自尽,却又挂念孩子,只得自觅出路。
于是,杨为裁缝十五年,将平儿抚养成人。一日,于报上见二子将表演之消息,甚为欢喜。不曾想,自己竟将为两孩制作表演服装。前往黄公馆为二人量尺寸,熟悉而陌生,激动且谨慎。与女儿同去看演出,二子登场,欣喜不已,使邻座之望远镜来看。离场后,平儿的同学将其兄克胜介绍给平儿认识,并邀平儿参加晚宴,三人于是离开。杨乃凡独自去往后门寻二子,思念愈深,愈不可得。
果然,克胜亦与平儿陷入爱情当中。一日,克胜令管家将信与鲜花送往平儿家里,这管家正是当年令杨乃凡失去丈夫,令平儿失去父亲的那位,二人相见即相互认出。于是乎,平儿去寻克胜即被拒之门外,平儿之爱情无疾而终。为女儿前途与幸福之考量,杨最终写下绝笔,选择自尽。平儿拿着两封遗书到黄公馆,黄大任不计前嫌,让三个儿女重聚。

本片改编自波兰旅华女作家华罗琛夫人(Madame S.Rosen Hoa)的同名畅销小说,历史上曾有三个版本,另外两个分别为胡蝶、高占非主演的改编版本《爸爸爱妈妈》(1929,程步高,明星影片公司)、石英、张扬主演的《恋爱与义务》(1955,屠光启,邵氏父子公司),二者拷贝皆已失传。此版《恋爱与义务》(1931,卜万苍,联华电影公司)也曾一度被认为失传,直至1990年台湾资料馆在乌拉圭华侨教育家李石曾的后人捐赠的影片中惊喜地发现了此片的完整拷贝,经筹资紧急送往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室进行修复工作。由于拷贝的基底为硝酸胶片,极易自燃,且后部分胶片劣化严重,台湾资料馆立即安排了数字化和数位修复工作。在2小时07分左右,胶片出现溶解问题,无法修复,因此对观看造成了困扰。这么看来,《恋爱与义务》的数位修复难度极高且意义重大。
此片于1931年上映,此阶段,好莱坞影片大量涌入,冲击着国片业,同时,国内影人亦学习先进技术来与之抗衡(例如本片运用了大量蒙太奇、平移镜头以及运用特殊摄影与剪辑技法实现了‘两个阮玲玉’同框的奇观)。此前,中国电影经过了探索、尝新的阶段,也结束了以怪力乱神来吸引观众的时期,伴随着新思想的萌生,曾参加革命的黎民伟亦将此前成立的民新影片公司并入联华并与罗明佑共同经营联华影片公司,以电影启发民智,弘扬进步思想,为中国电影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我们谈谈此片之女主角阮女士。此片中,阮玲玉一人分饰两角,时间跨度十五年,而阮当时年仅20岁,她将杨乃凡青年与中年的两种状态演绎得丝丝入扣,富有戏剧张力,且将杨之女黄冠英注入了新一代的青春气息,蕴含了对青年一代之期望。在本片中,阮玲玉的超群演技与美丽风采得以展现,在默片时代,她为银幕前的观众带来的独具一格的体验。而现代的观众多是为了阮玲玉才看的这部影片,而听闻阮玲玉大名的多是因为她自杀的悲剧。阮玲玉的悲惨故事大家都已知道,而对于她本人的具体形象却始终囿于银幕以及那些真实性存疑的报道。银幕后,她是阮小玉的母亲,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来自费穆的说法),亦是一位受左翼思想影响的新女性。根据联华同仁回忆,阮玲玉处理官司期间,他们从未有过什么帮助,因为阮玲玉素来与他们保持着“艺友”而非“朋友”的关系。并且,曾有记者采访来苏州拍外景的阮玲玉,记者形容阮玲玉“阮小姐之本来面目,绝非类似银幕之体态大方,活泼自由。扭扭嫋嫋大有不胜娇羞之概,阮本广东产,能说国语,而不常谈话……记者问阮小姐对于苏州之印象如何?阮笑而不答,盖已双颊绯红矣,旋由费导演代为解答”,由此可见,阮可能不擅社交。《联华画报》在为阮玲玉撰写的小传里描述阮玲玉“秀丽颖慧、幽娴静默”,有洁癖,喜欢安静,为人孝顺。幼时家贫,生活清苦,后入影坛,《联华画报》这样描述她主演的影片上映的景象:“倩影所至,室无居人,皆倾城空巷来相瞻仰”,鼎鼎大名更是妇孺皆知,“用其艺而功在社会”。在她死后,殡仪馆外列道十余里,皆为瞻仰遗容。除此之外,她极爱读书,这使她因为未受足够的教育而缺失的知识得到了补充。
阮之最大遗憾莫过于没有一部有声片留世,这也许是她国语不好的缘故。1930年代,有声片发展迅猛,中国亦引进了有声电影设备,碰巧的是,阮自杀当晚,正是参加了黎民伟为一位从美国远道而来为联华安装有声片设备的技术人员所举行的宴会。这也许冥冥之中昭示着阮玲玉只属于默片时代,而她一死,中国电影便可以没有顾虑地进入有声片时代了。她去世后第二年,由吴永刚(〈神女〉编导)执导,金焰(〈恋爱与义务〉主演)、章志直(〈神女〉主演)主演的联华公司第一部对白有声片《浪淘沙》即问世。然而这中国默片的皇后却留下了中国电影中的第一首电影插曲—《寻兄词》(1930,电影〈野草闲花〉之插曲,电影拷贝已遗失),这亦是阮留下的唯一声音,由于唱片磨损,歌中阮玲玉的声音已不太可辨。只能希望有更多有关阮玲玉失传的资料被重新发现,即便希望渺茫。
微风铭记她的微笑,胶片镌刻她的灵魂,久远的时代为她蒙上了一层纱,这神秘感却让传奇更加传奇。
愿她安息!
2023.11.18
(声明:正文4、5、6、7、8段为作者杜撰,并非真实资料,其余引文皆有据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