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我个人的观影经历中,哪位导演对我的电影观塑造最为深远,确实会很不好抉择。但有一点是十分确定的,宫崎骏和卓别林就是不好抉择的主要原因。

...

第一次看卓别林的电影,和绝大部分人一样都是其代表作《摩登时代》,但正常也就到此为止了。默片是上上个时代的艺术形式,即使当年是颇具热度的流行电影,到了今天也堆砌起了太高的艺术门槛,巴斯特基顿和哈罗德劳埃德大抵如此,能留在观众电影印象中的也无非是《安全至下》的倒挂大钟甚至是《日落大道》这种有声电影中的苍凉死亡。但是卓别林,他不一样。

...

而就我个人来说,此次重映的《淘金记》并非是像《城市之光》、《大独裁者》和《凡尔杜先生》那样的心头好。作为卓别林相对较为早期的电影,《淘金记》在人物塑造和剧情设计上也偶有欠缺,但观众却依然能够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中后期卓别林电影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说,《淘金记》不失为一部佳作,但它对于卓别林本身的电影体系参考意义大于实际的电影地位。

...

在《淘金记》的人物塑造方面,卓别林也并未如同中后期的作品一样去设计很多多面而复杂的人物,而是为了单纯的喜剧去设计较为脸谱化的人物。人物仅仅被划分为“好人”、“坏人”、“傻瓜”这类简单的刻板印象,电影设置的感情冲突也仅仅止步于老实人和浪子之间的情感纷争。《淘金记》除了卓别林本身的经典形象之外,卓式电影应有的特点在这时其实是极度欠缺的。

...

《淘金记》100周年的重映是极为难得的,卓别林时代的黑白默片电影即使在艺联,也同样捞不到多少上映的机会。一样在未来很多的100周年里,还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诸如《摩登时代》之类大师真正的巅峰之作,让观众重新回到二十世纪前期的某个被他编织的下午。